伏虎坛

顗公天人师,猛虎屡欲瞋。

形体掘槁木,鸷心化为仁。

猥厕龙象侧,而作猫犬驯。

砺齿怖天魔,掉尾迎山君。

西伯困羑里,仲尼畏匡人。

人心害贤圣,宁与猛虎邻。

形式: 古风

翻译

顗公如同天上的神仙老师,猛虎多次想要发怒。
他的外貌如同枯木,但内心却转化为了仁慈。
他在强大的龙象群中显得卑微,却像猫狗一样温顺。
他磨砺牙齿威慑天魔,摇摆尾巴迎接山中的兽王。
周文王曾被困在羑里,孔子也曾畏惧匡人的围攻。
人心对贤者圣人充满恶意,宁愿与猛虎为邻也不愿亲近他们。

注释

顗公:指有道高人。
天人师:比喻德高望重的导师。
猛虎:象征力量或困境。
瞋:发怒。
形体:外表。
掘槁木:形容枯瘦如木。
鸷心:凶猛之心。
化为仁:转变为仁慈。
猥厕:置身于。
龙象侧:比喻高位或强权之中。
猫犬驯:比喻谦卑驯服。
砺齿:磨砺牙齿。
天魔:佛教中的恶鬼。
掉尾:摇动尾巴。
山君:山中的兽王,比喻强者。
西伯:周文王。
羑里:古地名,周文王被囚之地。
仲尼:孔子。
匡人:鲁国匡地的人,曾围攻孔子。
人心:人心中的恶意。
害贤圣:嫉妒和迫害贤能圣洁之人。
宁:宁愿。
猛虎邻:与猛虎为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融所作的《伏虎坛》,以伏虎为主题,通过描绘顗公这位天人师的形象,寓言性地表达了对贤圣遭受世俗侵害的忧虑。首句“顗公天人师,猛虎屡欲瞋”以顗公与猛虎并提,暗示其超凡的威严和潜在的力量。接下来,“形体掘槁木,鸷心化为仁”描述顗公虽然外表看似枯木,但内心却充满仁爱,形象对比鲜明。

“猥厕龙象侧,而作猫犬驯”进一步展现顗公的谦逊和低调,即使身处高位,也能像猫犬般温顺。然而,“砺齿怖天魔,掉尾迎山君”又揭示出他的威慑力,即使是天魔畏惧,山君尊敬。诗人以周文王(西伯)被困羑里和孔子面临匡人威胁的历史典故,象征贤圣在世间的困境。

最后两句“人心害贤圣,宁与猛虎邻”直指人心深处对贤明者的嫉妒和迫害,表达出诗人对于社会环境对贤良之士构成威胁的深深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借伏虎坛的故事,寓言性地批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收录诗词(14)

胡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鍊丹井

荒巅有野井,古意豁冥搜。

藓石已摧剥,云萝閟清幽。

忆昔抱朴翁,炼液栖高丘。

朝饮井中泉,暮濯井下流。

丹成已蝉蜕,岩花几春秋。

但见虎豹蹄,印迹碧甃头。

举瓢酌寒泉,一饮销百忧。

日暮洞恍惚,攀桂聊淹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桐柏山

清晓骑白鹿,直上桐柏山。

山环若城郭,琪树郁参天。

青猿导我路,如入崆峒巅。

瑶草被阪绿,琼蕊凌霜繁。

旁瞰老子宫,玲珑隐林閒。

垩栋天马出,绛柱彫龙盘。

喜与冥寂士,共谈秋水篇。

散发松下啸,拂霞石上眠。

赠我玄玉膏,相期淩紫烟。

形式: 古风

桐柏碑

韩公在大历,高名悬日月。

游戏翰墨场,八分独奇绝。

遥嗤程邈钝,近鄙伯喈拙。

我来桐柏巅,洗眼见碑碣。

峍屼挟风霜,钟簴粲成列。

龟跗閟琳宇,铁画照清越。

至今毡墨工,石本走胡越。

引袖拂台山,山尽字乃灭。

形式: 古风

望海石

枯藤拄苔磴,长啸淩秋风。

天空白露下,碧落摩青铜。

夜半见海日,发轫扶桑红。

黄支与流求,出没白浪中。

久誇坎井见,始知天壤空。

招手唤海童,寄书蓬莱宫。

我欲蹲此石,投竿慕任公。

巨鳌傥可得,持压江之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