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相公任兵部侍郎日后阁植四松逾数年浣忝此官因献拙什

丞相当时植,幽襟对此开。

人知舟楫器,天假栋梁材。

错落龙鳞出,䙰褷鹤翅回。

重阴罗武库,细响静山台。

得地公堂里,移根涧水隈。

吴臣梦寐远,秦岳岁年摧。

转觉飞缨缪,何因继组来。

几寻珠履迹,愿比角弓培。

柏悦犹依社,星高久照台。

后凋应共操,无复问良媒。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翻译

当年丞相亲手栽种,幽深情怀与此相应。
人们知晓它是舟楫之宝,上天赋予它栋梁之才。
树干如龙鳞错落有致,枝叶如鹤翅翩翩回转。
浓荫笼罩着武库,细微声响静谧山台。
在公堂之地扎根,汲取涧水边的滋养。
吴地臣子梦中遥想,秦岭岁月里它遭受摧残。
忽然觉得束缚的冠带太紧,何时能续上新的篇章。
寻找昔日贵人的足迹,期望它如角弓般坚韧。
柏树欣喜它的陪伴,星空长久照亮山台。
即使在万物凋零后,它依然坚守,不再寻求良媒的介绍。

注释

植:栽种。
幽襟:幽深的情怀。
舟楫器:舟楫的重要组成部分。
栋梁材:比喻重要的栋梁之材。
龙鳞:形容树皮的纹理。
䙰褷:形容树枝舒展的样子。
重阴:浓密的树荫。
武库:存放武器的仓库。
涧水隈:涧水边的隐蔽处。
梦寐:梦中或日夜思念。
秦岳:指秦岭。
缪:束缚,不适宜。
珠履:贵人的鞋子,比喻显赫的地位。
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象征力量和坚韧。
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引申为群体或社区。
良媒:介绍婚姻的人,这里指引荐人才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邃而又不失庄重的庭院景象。诗人通过对松树生长环境的精细描述,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坚韧。"丞相当时植"一句,设定了时间背景,是在丞相任职期间,这棵松树得以在幽深的院落中自由生长。接下来的"人知舟楫器,天假栋梁材",则是通过比喻手法,将松树比作为建造宫殿所需的坚固材料,强调了松树的重要性和坚韧不拔的品格。

"错落龙鳞出,䙰褷鹤翅回"一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松针如同龙鳞般错落有致,而枝叶间仿佛有鹤翔舞的姿态,这不仅是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也透露出诗人对高洁志向的向往。

"重阴罗武库,细响静山台"则转而深入,将庭院内外的宁静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重叠的树影如同庞大的仓库,而远处山台上的声音清脆细微,却也是一种安详的存在。

诗人通过"得地公堂里,移根涧水隈"表达了对松树生长环境的满足和欣赏,这里的“得地”意味着松树找到了适宜的生存之地,而“移根”则显示出松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接下来的"吴臣梦寐远,秦岳岁年摧"一句,似乎是诗人对过去历史事件的一种回忆或感慨。吴臣、秦岳都是历史上的地名,这里的提及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或是对过往成就的缅怀。

"转觉飞缨缪,何因继组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体验,像是感受到了某种无形力量的引导和召唤。这一段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常有“问天地间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

最后两句"几寻珠履迹,愿比角弓培。柏悦犹依社,星高久照台"则是诗人对过去先贤的追思和自己修身养性的期许。这里的“珠履”、“角弓”都是古代文人的象征,而“柏悦”则是一种坚韧不拔的象征。整体而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对个人品格修炼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庭院内松树生长环境的细腻描绘,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于坚韧不拔、超越时空的思考。

收录诗词(6)

郑浣(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毛仙翁

至道无名,至人长生。爰观绘事,以挹真形。

方口渥丹,浓眉刷青。松姿本秀,鹤质自轻。

道德神仙,内蕴心灵。红肌丝发,外彰华精。

色如含芳,貌若和光。胚浑造化,含吐阴阳。

吾闻安期,隐见不常。或在世间,或游上苍。

猗欤真人,得非后身。写此仙骨,久而不磷。

皎皎明眸,瞭然如新。蔼蔼童颜,的然如春。

金石可并,丹青不泯。通天台上,有见常人。

俗士观瞻,方悟幽尘。君子图之,敬兮如神。

形式: 四言诗

但虑彩色污,无虞臂胛肥。

形式: 押[微]韵

闺情

银钥开香阁,金台照夜灯。

长征君自惯,独卧妾何曾。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蒸]韵

与林元籍郊行举对

石压笋斜出,谷阴花后开。

形式: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