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饼杂松黄二月天,盘敲松子早霜寒。
山家一物都无弃,狼籍乾花最后般。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苏辙在二月春日里,品尝山中人家以松黄和松子入馔的独特美食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食物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首句“饼杂松黄二月天”,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食材,饼上混合着松黄(松树的果实),在二月的春光下显得格外诱人。这不仅是一道美食的描述,更蕴含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次句“盘敲松子早霜寒”,进一步描绘了制作过程中的场景。盘中敲击松子的声音,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早霜未消的清晨,也要珍惜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珍贵。
后两句“山家一物都无弃,狼籍乾花最后般”,则揭示了山家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一切都有其价值,即便是最不起眼的干花,也被巧妙地融入到生活中。这种尊重自然、充分利用资源的生活哲学,体现了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食物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朴素而深邃的人生态度。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松老香多气自严,馀烟勃郁透疏帘。
须臾过尽惟灰在,借问谁收一番炎。
美人寒甚懒开扉,金作松花插羃䍦。
几度低头疑堕落,青烟已断未消时。
枯萼鳞皴不复坚,重重正似半开莲。
曾经樵舍砖炉见,未许邦君画閤然。
黄蜡供炊自一家,锱铢贫富递矜誇。
都城争买方薪贵,却顾松花已自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