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紫泽观

地偏尘不到,俗客可曾来。

写帖云侵砚,朝真风满台。

兰荒根有蠹,梅古树生苔。

莫论还丹诀,金炉久已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这里偏僻尘土不至,世俗的客人是否曾经造访过。
研磨墨水的云气浸润着砚台,早晨的清风吹拂着书案。
兰花丛中根部生虫,古老的梅树上长满了青苔。
不必谈论长生不老的秘诀,炼丹的金炉早已化为灰烬。

注释

地偏:偏远之地。
尘不到:没有尘土。
俗客:世俗的访客。
曾:曾经。
写帖:写字作画。
云侵砚:云气浸湿砚台。
朝真:早晨的真理,指清新之气。
风满台:满台清风。
兰荒:荒芜的兰花。
根有蠹:根部生虫。
梅古树:古老的梅树。
生苔:长出青苔。
还丹诀:长生不老的秘诀。
金炉:炼丹的金炉。
久已灰:早已成为灰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游紫泽观》,描绘了远离尘嚣的隐逸环境。首句“地偏尘不到”展现了紫泽观所处的偏远位置,不受世俗纷扰,环境清静。次句“俗客可曾来”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的清幽,暗示只有雅士方能涉足。

中间两联通过细节描绘增强画面感:“写帖云侵砚”,想象书写时云气缭绕,仿佛连砚台都被云雾浸染,增添了神秘与超凡的氛围;“朝真风满台”,则写早晨清风吹拂,充满生机,暗示观中供奉的神像或仙真受到崇敬。

后两句“兰荒根有蠹,梅古树生苔”描绘了兰花因无人照料而荒芜,根部生虫,古梅树上布满青苔,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沧桑,也暗含了诗人对人迹罕至的感慨。

最后以“莫论还丹诀,金炉久已灰”作结,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炼长生不老之术的淡泊态度,暗示即使追求仙丹秘法,但现实中的金炉早已废弃,反映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

收录诗词(659)

胡仲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林颛民

镆铘如此甘埋光,犹向牖下寻笔床。

辕驹局促不千里,堂堂七尺空尔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答颐斋诗筒走寄(其一)

才听檐花点滴声,锦囊入手便欣情。

啼乾杜宇春言别,赋到牡丹诗改盟。

洗涤愁肠凭酒遣,揄扬心事借琴鸣。

诘朝紫翠栏边约,喜有溪毛可絮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蛛丝巧

蛛丝虽巧能害物,蚕丝虽拙能利人。

害物晨昏一饱足,利人往往害及身。

乃知巧者能远祸,拙者生死常为邻。

吾宁为蚕勿为蛛,所愿杀身以成仁。

千丝万缕何足恤,要令寒谷皆阳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感古十首(其十)

杜康精酒法,陆羽修茶经。

标致虽不同,均是劳吾形。

采薇及茹芝,亦掇天地英。

玄酒非曲糵,或可通神明。

天不生杜陆,人间无醉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