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见橘花二首(其一)

花净何须艳,林深不隔香。

初闻无处觅,小摘莫令长。

春落秋仍发,梅兼雪未强。

缥瓷汲寒甃,浅浸一枝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花朵洁净本无需鲜艳,树林幽深也不妨碍香气飘散。
初次闻到花香却找不到来源,轻轻采摘不要让它持续太久。
春天凋零秋天依然开放,梅花与雪花共存也不输风采。
用透明的瓷器汲取井水,浅浅地浸泡一枝花,带来一丝清凉。

注释

花净:花朵干净。
艳:鲜艳。
林深:树林深处。
隔:阻碍。
香:香气。
初闻:初次闻到。
觅:寻找。
小摘:轻轻采摘。
令:让。
长:长久。
春落:春天凋谢。
秋仍发:秋天仍然开花。
梅兼雪:梅花与雪。
未强:并不逊色。
缥瓷:透明的瓷器。
汲:汲取。
寒甃:寒冷的井水。
浅浸:浅浅浸泡。
一枝凉:一枝花带来清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橘花在秋天独特的美丽。开篇两句“花净何须艳,林深不隔香”表明橘花即使不需过分华丽,却能以其清新的形态散发出淡雅的香气,即便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也不受阻碍。

接下来的“初闻无处觅,小摘莫令长”则是诗人对橘花的最初感受和细心的摘取行为,既表达了对这种小巧花朵的喜爱,也体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怀。

第三句“我闻道梅子黄时”展示了时间的流转,以及春去秋来的季节交替。紧接着“初闻橘中橘”则是诗人在这个过程中对橘花特有的发现和欣赏,强调了这种花朵在不同季节中的独有之美。

最后两句“我欲穿花寻路入,又恐落花随我归”表达了一种既想深入自然之中去探索橘花的愿望,同时又担心这种行为会打扰到这些脆弱的生命,带有一丝对自然干预的忧虑。

诗中的意象丰富,每一句都巧妙地将橘花与周遭环境融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通过这一切,读者仿佛能闻到那清新的香气,感受到秋日中那些微小而独特生命的美好。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秋月

夜气凉于水,高斋可当楼。

古来除却月,此外更无秋。

寒入兰心劲,光随菊脚流。

惟愁清不极,清极却成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秋典

宿有青霞愿,惟应白鹭知。

风烟聊晚望,山水入秋宜。

老里还多病,贫中却剩诗。

浪愁馀热在,会自有凉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怀

随分哦诗足散愁,老怀何用更冥搜。

聿来胥宇蚁移穴,无以为家燕入秋。

盖世功名吹剑首,平生忧患淅矛头。

从今归去便归去,未到无颜见白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夜读书

稚子慵都睡,先生唤不应。

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

半醉聊今古,千年几废兴。

有怀人未会,不乐我何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