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初銮驾出关后登高愁望二首(其一)

长安不可望,远处边愁起。

辇毂混戎夷,山河空表里。

黄云压城阙,斜照移烽垒。

汉帜远成霞,胡马来如蚁。

不知涿鹿战,早晚蚩尤死。

渴日候河清,沈忧催暮齿。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遥望长安已不可见,边疆的愁绪油然而生。
皇都之内,胡人与汉人混杂,山河虽在,却只剩表面的安宁。
黄沙弥漫,笼罩着城池,夕阳斜照,移动着烽火台的标志。
汉军的旗帜在远方如晚霞般绚丽,胡人的骑兵像蚂蚁一样密集而来。
我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涿鹿之战,何时才能让蚩尤败亡。
每日期待黄河澄清的和平之日,深沉忧虑使我早生华发。

注释

长安:指代长安城。
边愁:边境的忧虑。
辇毂:皇帝出行乘坐的车子,这里代指皇都。
戎夷:指胡人。
山河空表里:表面看似安宁。
烽垒:古代传递战争信息的烽火台。
汉帜:汉军的旗帜。
胡马:胡人的骑兵。
涿鹿战:古代传说中的战役。
蚩尤:神话中的部落首领。
渴日:渴望和平的日子。
河清:黄河水清澈,象征天下太平。
沈忧:深沉的忧虑。
暮齿:年老的牙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边疆的孤独与忧虑。"长安不可望,远处边愁起",开篇就设置了一个遥远而又无法触及的都城,以及因之而生的深深忧虑。"辇毂混戎夷,山河空表里",这里的辕马和战车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边疆的动荡与战争的阴霾,而“山河”则为空有其表,没有实质。

"黄云压城阙,斜照移烽垒",黄色的云彩笼罩着城墙和高台,夕阳斜照在烽火台上移动,营造出一种边塞的荒凉与孤寂。"汉帆远成霞,胡马来如蚁",汉人的帆船在远方化为一片薄雾,而北方胡人的战马却像蚂蚁一样不断涌来。

"不知涿鹿战,早晚蚩尤死",这里的“不知”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结局的不确定与忧虑,同时也反映出对远古英雄蚩尤的怀念。"渴日候河清,沈忧催暮齿",在干涸的河床上等待着河水的清澈,内心却充满了深沉的忧虑,而这种忧虑又随着黄昏的来临而加剧。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个人的孤独与悲凉。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广德初銮驾出关后登高愁望二首(其二)

愁看秦川色,惨惨云景晦。

乾坤暂运行,品物遗覆载。

黄尘涨戎马,紫气随龙旆。

掩泣指关东,日月妖氛外。

臣心寄远水,朝海去如带。

周德更休明,天衢伫开泰。

形式: 古风

天门谷题孙逸人石壁

崖石乱流处,竹深斜照归。

主人卧磻石,心耳涤清晖。

春雷近作解,空谷半芳菲。

云栋綵虹宿,药圃蝴蝶飞。

恶嚣慕嘉遁,几夜瞻少微。

相见竟何说,忘情同息机。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太子李舍人城东别业

南山转群木,昏晓拥山翠。

小泽近龙居,清苍常雨气。

君家北原上,千金买胜事。

丹阙退朝回,白云迎赏至。

新晴村落外,处处烟景异。

片水明断岸,馀霞入古寺。

东皋指归翼,目尽有馀意。

形式: 古风

片玉篇

至宝未为代所奇,韫灵示璞荆山陲。

独使虹光天子识,不将清韵世人知。

世人所贵惟燕石,美玉对之成瓦砾。

空山埋照凡几年,古色苍痕宛自然。

重溪幂幂暗云树,一片荧荧光石泉。

美人之鉴明且彻,玉指提携叹奇绝。

试劳香袖拂莓苔,不觉清心皎冰雪。

连城美价幸逢时,命代良工岂见遗。

试作圭璋礼天地,何如瓀?在阶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