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薄宦非初志,幽栖有宿期。
胜游宜数数,老境已垂垂。
山好无时见,云閒逐处随。
诛茅或未可,细路有人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游峨眉十一首》(其二)。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薄宦非初志,幽栖有宿期。"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仕途的成功并不像以前那样渴望,而是选择了隐居的生活,这种生活是他长久以来所期待的。
"胜游宜数数,老境已垂垂。" 诗人提醒自己要多去欣赏自然美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机会也在逐渐减少。
"山好无时见,云閒逐处随。" 这两句描绘了峨眉山的美丽景色,那里不论何时都有美景可观,云雾仿佛跟随诗人一同漫游。
最后两句 "诛茅或未可,细路有人知。" 则表达了一种谨慎和隐晦的情感,即使是野草之地,也可能不适合久留,而那条小路上也许还有知心的人了解诗人的行踪。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不详
闻说最佳处,深藏叠嶂间。
只须一两屐,更入数重山。
架竹深犹渡,垂藤险可攀。
林泉未厌客,风雨不教还。
年来双目厌纷华,独上西楼日欲斜。
幽鸟有情啼苦竹,画船无事舣荷花。
吴天半出云中树,越岭初横雨后霞。
惆怅倚栏人去后,一竿明月属渔家。
林际虹霓挂晚晴,西楼无事翠烟横。
荷花半落水风远,桂子欲飘山月明。
黄卷久忘尘世事,白云犹动故园情。
无端最是城头角,频作凄凉塞上声。
湖面层收雨露开,浪声千里急奔雷。
草迎云梦秋光去,帆带衡阳晓色来。
帝子不归林叶下,楚魂堪吊暮鸿哀。
羁游到此偏增感,况悼长沙放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