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其二)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形式: 词牌: 乌夜啼

翻译

离恨啊常常萦绕在分手的杨柳前,梦魂啊总是忘不了美人庭院中那雪白的梨花,记得自己官微职冷时身穿青衫妓院中曾得到她的赏识,一直玩到月色西斜才跨马沿着归路返家。
美人啊常常在翠镜中照着自己憔悴的颜容,两袖上沾满了相思啼哭的泪花,当年醉后舞墨题诗红墙之上,美女仿效前人在题诗的壁上笼上碧纱。今日重新相逢说不尽平生心事,无限情思全都凝聚在传情的琵琶。

注释

章台:本为战国时秦国宫名。
汉代在此台下有章台街,张敞曾走马过此街。
唐人许尧佐有《章台柳传》,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
玉鞭斜:这里指月色西斜才策马回家。
啼:啼哭。
醉墨笼纱:此用“碧纱笼”故事。
唐代王播少孤贫,寄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为诸僧所不礼。
后播贵,重游旧地,见昔日在寺壁上所题诗句已被僧用碧纱盖其上。
春思入琵琶:把春天的情思付之琵琶而弹奏。
用晏几道“琵琶弦上说相思”诗意。

鉴赏

这首金代刘迎的《乌夜啼·其二》是一首抒写离别之苦与思念之情的词作。开篇“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以杨柳和梨花为意象,寓言离愁别绪如柳丝般缠绵,梦境中又常常见到梨花,象征着纯洁无暇的思念。"青衫记得章台月",青衫是文人士大夫的服装,章台月则暗示了繁华的都市和往昔的欢聚时光,表达了对旧日美好记忆的珍藏。

下片“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描绘了女子的伤感,翠色镜面映照出她因哭泣而留下的泪痕,红墙内醉人的墨迹仿佛笼罩着纱幕,暗含了深深的哀愁和无奈。结尾“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以琵琶声寄托相思,春日的思绪通过音乐流淌出来,表达了主人公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后的相思之情,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金代词人在爱情题材上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79)

刘迎(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次年登进士第,授豳王府记室,改任太子司经,颇受金世宗第二子显宗允恭的亲重。大定二十年“从驾凉陉”,因病去世

  • 生卒年:约1144—1180

相关古诗词

乌夜啼(其一)

菱鉴玉篦秋月,蕙炉银叶朝云。

宿酲人困屏山梦,烟树小江村。

翠甲未消兰恨,粉香不断梅魂。

离愁分付残春雨,花外泣黄昏。

形式: 词牌: 乌夜啼

锦堂春

墙角含霜树静,楼头作雪云垂。

钩帘鹊噪空庭晚,坐看月来时。

异域书迷雁足,幽闺镜掩虫丝。

一宵两地肠千转,惟有梦魂知。

形式: 词牌: 乌夜啼

锦堂春.西湖

水漫汀洲新绿,云开崦嶂微青。

残红不见成阴后,鶗鴂寂无声。

笑傲坡公一梦,风流杜牧三生。

西湖依旧人中意,来去竟难凭。

形式: 词牌: 乌夜啼

太常引.送郭复斋

少年南北快飞腾。身到处,有佳声。甓社化才行。

又出使、余杭故城。

春风满路,堤边杨柳,难系去留情。何处望双旌。

泛千里、孤舟月明。

形式: 词牌: 太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