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山人归自京师

山人不解机心事,早岁藏珍学鹿门。

住傍岩崖惟四壁,赋成金石几千言。

偶游卿相多悬榻,归去蓬蒿正满园。

京洛岂无知己在,看君终是厌烦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吴山人的隐士形象,他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中通过“山人不解机心事”一句,直接点明了吴山人不为世俗所动,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接着,“早岁藏珍学鹿门”则暗示了他年轻时便已开始学习隐居之道,寻找内心的宝藏,如同古代隐士鹿门先生一般。

“住傍岩崖惟四壁,赋成金石几千言”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吴山人居住环境的简朴与内心的丰富。他居住在岩石与山崖之间,仅有的四壁,却能创作出千篇佳作,金石之喻,既指其作品如金石般珍贵,也暗含其内心世界的坚固与深邃。

“偶游卿相多悬榻,归去蓬蒿正满园”则描绘了吴山人虽偶与权贵交往,但最终仍选择回归自然,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悬榻”典故出自《后汉书》,形容主人对宾客的礼遇,而“蓬蒿”则象征着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最后,“京洛岂无知己在,看君终是厌烦喧”表达了诗人对吴山人的理解与敬意。即便在繁华的京洛,也有知音欣赏他的才华,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厌倦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的宁静。整首诗通过对吴山人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赠许太宰

卿家勋贵似诸袁,两世三登八座尊。

接席貂蝉开甲第,成阴桃李在公门。

身延白屋频推哺,官借青宫独拜恩。

天子行将问黄发,老臣何以赞嘉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宿双塔寺林东城罗念庵误于郭外相寻不遇有作见寄用韵奉答

谩向金门学隐沦,独游花院散凉氛。

诸天只在人间世,并马谁寻野外云。

白日金轮临户映,香街笙管隔墙分。

化城本是迷来路,莫讶幽人好避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韵赠汤将军

将军妙算古人同,料敌常如在目中。

铁骑连营寒映月,楼船跨海夜乘风。

玉门烽火今犹急,桂岭珠玑久未通。

却笑封侯应有种,看君百战立奇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自述

祗为抽簪早,归来已四春。

本非食肉相,犹是饭牛身。

负郭无新业,灌园有旧邻。

矶边独钓客,陇上偶耕人。

相见一相笑,吾今罢问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