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双塔寺林东城罗念庵误于郭外相寻不遇有作见寄用韵奉答

谩向金门学隐沦,独游花院散凉氛。

诸天只在人间世,并马谁寻野外云。

白日金轮临户映,香街笙管隔墙分。

化城本是迷来路,莫讶幽人好避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友人在双塔寺的偶遇与别离,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首联“谩向金门学隐沦,独游花院散凉氛”以“金门”象征官场,而“隐沦”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独自漫步在花团锦簇的庭院中,诗人仿佛在寻找一种超脱世俗的清凉氛围,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颔联“诸天只在人间世,并马谁寻野外云”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将“诸天”比喻为世间万物,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并马”与“寻野外云”则构成了对比,前者代表了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后者则可能象征着对远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求。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颈联“白日金轮临户映,香街笙管隔墙分”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香街上的音乐声隔着墙壁传来,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略带神秘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诗人所在环境的优雅,也暗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敏感。

尾联“化城本是迷来路,莫讶幽人好避群”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化城”比喻自己所处的环境,暗示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困难。同时,“避群”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喧嚣、保持独立人格的愿望。这一联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体现了他对真我追求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探索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次韵赠汤将军

将军妙算古人同,料敌常如在目中。

铁骑连营寒映月,楼船跨海夜乘风。

玉门烽火今犹急,桂岭珠玑久未通。

却笑封侯应有种,看君百战立奇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自述

祗为抽簪早,归来已四春。

本非食肉相,犹是饭牛身。

负郭无新业,灌园有旧邻。

矶边独钓客,陇上偶耕人。

相见一相笑,吾今罢问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宿游塘书怀二首(其一)

脉脉常多病,睢睢竟寡谐。

鸴鸠知分量,稿木任形骸。

虫语喧清夜,藤花媚小斋。

逃虚何足叹,心迹幸无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题陈渡庄

经时不到此,花落遍庭芜。

开馆犹如客,凭轩忽丧吾。

蝶飞看栩栩,鸟唤听乌乌。

便欲题丘壑,于今总姓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