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季止还南雍

悠哉复悠哉,客眉郁郁今日开。

两家兄弟各千里,同日报道从南来。

忆我行年十八九,来往君家最云久。

君家兄弟世所稀,文采风流仍孝友。

吾家兄弟颛且蒙,气味颇与君家同。

夜镫对照南国雨,春服同行沂上风。

今夕何夕忽相见,高楼夜月频开燕。

人生会合那可常,忽忽城东又追饯。

吾家子由亦欲旋,治任约共枫桥船。

劝君为我还少住,别后离愁分四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送徐季止还南雍》。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徐季止重逢的喜悦与离别的不舍之情。

首句“悠哉复悠哉”,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归来的期待。接着,“客眉郁郁今日开”描绘了友人归来时眉宇间的喜悦,与之前的忧郁形成对比,展现了重逢的欢愉。

“两家兄弟各千里,同日报道从南来”两句,点明了友人来自遥远的南方,与诗人相隔千里的距离,但他们的友情却能跨越空间,通过书信或使者传递消息,体现了深厚的友谊。

“忆我行年十八九,来往君家最云久”回忆了诗人与友人在年轻时的深厚交往,频繁往来于彼此家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君家兄弟世所稀,文采风流仍孝友”赞美友人家中的兄弟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品德高尚,以孝顺和友爱著称,是世间罕见的典范。

“吾家兄弟颛且蒙,气味颇与君家同”诗人自谦地表示,虽然自己家中的兄弟不如友人家中的出色,但他们的性格和情谊却有相似之处。

“夜镫对照南国雨,春服同行沂上风”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无论是夜晚的灯火相伴,还是春日的风中漫步,都充满了温馨与快乐。

“今夕何夕忽相见,高楼夜月频开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再次相遇的惊喜,以及在高楼上共赏明月的场景,充满了浪漫与诗意。

“人生会合那可常,忽忽城东又追饯”感叹人生的聚散无常,即使再次相聚也难长久,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

“吾家子由亦欲旋,治任约共枫桥船”提到诗人另一个兄弟也即将返回,预示着即将分别的时刻即将到来。

“劝君为我还少住,别后离愁分四处”最后,诗人恳求友人稍作停留,以免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分散在四面八方,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与友人重逢与离别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语言流畅,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送秉之还吴

不见倏七年,相见只三月。

不知三月后,又作几时别。

别离苦多会苦少,风雨萧萧竹窗晓。

自笑閒官日日忙,夜短情长谈未了。

我生迂僻寡朋俦,坡云海内一子由。

只今子由又欲去,何以慰我平生愁。

子今去矣我何有,为买湖滨田十亩。

下栽禾黍上木奴,菱芡荷花绕前后。

读书稍暇来朝班,我却归卧湖山间。

形式: 古风

对月有怀秉之

当时月出东海头,我居燕南子苏州。

燕吴万里同见月,两人不见心悠悠。

岂知今宵月如旧,照我两人同举酒。

今照两人喜,昔照两人悲。

临风举酒还问月,悲喜唯应有月知。

月明三五圆又缺,遂使人间有离别。

碣石南头震泽西,两地愁心还望月。

欲知乃兄别后何所为,月下杯酒长独持。

形式: 古风

吴禹畴副使使便还吴江觐省

重明瞻丽正,弘治建初元。

圣作群方睹,星流使节奔。

费蒙颁道里,便喜过家门。

书日方三接,寒暄岂一言。

趋庭尝独立,加饭为平反。

王事真无暇,亲恩亦未谖。

银鱼羞笠泽,彩鹢动湘沅。

石建裙方涤,王延被未温。

法冠惊豸立,官诰讶鸾鶱。

乡里恩光满,人生乐事繁。

莼香莫留恋,厩吏候行轩。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陈给事玉汝羞鳖见邀雨不克赴以鳖见馈作诗谢之

虚负诗人折简招,满城风雨晚萧萧。

眼前世事犹难料,巷口人家且不遥。

鼎谢缪公仍馈肉,蟹怜毕卓独持螯。

雨晴明日还相过,磊块胸中要一浇。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