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剡竹吾问君,班班为谁设。
一登君子堂,迥与凡界绝。
陂龙鳞故鲜,湘娥泪犹热。
既能露文章,匠手安得辍。
所怜无可娱,如伴枯禅灭。
千金散红裙,一镜垂白发。
定非夏侯衣,高堂挂秋月。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的作品,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对朋友袁仲素家中竹帘诗的欣赏和感慨。诗中,诗人以剡竹为引,询问竹帘何人所设,暗示其精美绝伦,仿佛君子之居,超凡脱俗。接着,他描绘了竹帘上的图案生动如龙鳞,湘娥泪痕犹在,显示出匠心独运的艺术效果。
诗人赞美竹帘上的艺术表现力,认为它既有文采又能触动人心,感叹即使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也无法停止创作这样美妙的作品。然而,他也惋惜这精美的艺术品无法带来世俗的娱乐,如同陪伴着枯禅般的寂静。随着时光流逝,千金散尽,红颜易老,诗人自己也已垂垂老矣,镜中的白发映照出岁月的无情。
最后,诗人以典故作结,暗示这竹帘并非寻常之物,而是像夏侯衣般珍贵,如同高堂之上悬挂的秋月,象征着袁仲素家的雅致与文化气息。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竹帘这一载体,展现了诗人对艺术、时光和友情的独特感悟。
不详
花满车茵酒满船,乱云堆里访枯禅。
林深何处无芳草,人静有时闻杜鹃。
神屋画飞青䃸磹,灵潭阴罩赤蛇蜒。
居然悟得松风梦,回首庐山二十年。
东园嘹嘹还剥剥,有鸟晨饥啄霜木。
天寒虫豸得几何,爪觜披猖良为腹。
华堂蝙蝠添毛衣,飞蚊净尽何处归。
海山野鹤亦有饥,饥绝不向人前飞。
十客九不解,一解值吾仇。
譬如巧蛾眉,同镜见之羞。
结交恨不广,难在相绸缪。
掩箧谢年少,所藏非所求。
树淡云浓又一坡,招邀处处是行窝。
梯岩危似蚁缘木,架屋高如鹊结窠。
水味野栽茭白瘦,山毛人摘芋红多。
行年四十不称意,更欲客游知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