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

汉廷九尺人,谁似老方朔。

那将一寸金,令足三冬学。

饷鱼欲自洗,鳞尾光卓荦。

我是骑鲸手,聊堪充鹿角。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翻译

朝廷中有个九尺高的大人物,谁能比得上老方朔这般风趣。
他却视金钱如粪土,只愿用一寸光阴,苦读三年求知。
他钓鱼时还要亲自清洗,鱼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我虽是驾驭巨鲸的能手,但也只能勉强充当鹿角的角色。

注释

汉廷:汉朝的朝廷。
老方朔:古代文学家东方朔,以其机智幽默著称。
一寸金:比喻极珍贵的时间。
三冬学:形容刻苦学习,寒冬腊月也坚持读书。
饷鱼:钓鱼。
鳞尾光卓荦:鱼鳞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形容鱼的生动活泼。
骑鲸手:比喻有超凡能力或才华出众的人。
聊堪:勉强可以,姑且算作。
鹿角:这里可能象征谦逊或无足轻重的地位。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轻松幽默的应酬诗,展现了苏轼机智、自谑的个性和对生活的小确幸。

诗中“汉廷九尺人,谁似老方朔”两句,是以夸张的方式表达对朋友体格的赞美。这里的“九尺”,即九尺之躯,在古代是形容人的高大魁梧。而“老方朔”,则出自《搜神记》中的人物,谓其身高如山。

接着的“那将一寸金,令足三冬学”二句,则是一种夸张的比喻,用来强调朋友待价而沽的不易。这里的“一寸金”,指的是极贵重之物,而“三冬学”,则是说要学习三年,这里寓意为难以企及。

“饷鱼欲自洗,鳞尾光卓荦”两句中,“饷鱼”即赠送的鱼类,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形容这鱼想要自己清洁身躯,其“鳞尾光卓荦”,则是形容鱼鳞发出的光泽和其美丽。

“我是骑鲸手,聊堪充鹿角”二句,则更是自谑之语,诗人将自己的才能比喻为能驾驭鲸鱼(传说中海神的坐骑),而自己仅能充当鹿角(即小角色)的位置。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对朋友的赞赏以及对生活中点滴美好事物的享受。通过幽默和夸张,诗人展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赵景贶栽桧

汝阴多老桧,处处屯苍云。

地连丹砂井,物化青牛君。

时有再生枝,还作左纽纹。

王孙有古意,书室延清芬。

应怜四孺子,不堕凡木群。

体备松柏姿,气含芝朮薰。

初扶鹤立骨,未出龙缠筋。

巢根白蚁乱,网叶秋虫纷。

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殖勤。

他年皮三寸,狐鼠了不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叶待制求先坟永慕亭诗

灵区有异产,化国无潜珍。

承平百年间,簪缨半齐民。

建溪富奇伟,叶氏初隐沦。

森然见乔木,其下维德人。

佳哉郁葱葱,气若凤与麟。

联翩出儒将,岂惟十朱轮。

新松无鹿触,旧柏有乌驯。

待公归上冢,泪叶乃肯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新治小斋,戏作

江湖渺故国,风雨倾旧庐。

东来三十年,愧此一束书。

尺椽亦何有,而我常客居。

羡君开此室,容膝真有馀。

拊床琴动摇,弄笔窗明虚。

后夜龙作雨,天明雪填渠。

梦回闻剥啄,谁乎赵陈予。

添丁走沽酒,通德起挽蔬。

主孟当啖我,玉鳞金尾鱼。

一醉忘其家,此身自籧篨。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聚星堂雪,并引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

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惊落屑。

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