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

三十立功名,四十退山谷。

不见两鬓霜,英雄死亦足。

咄嗟少年子,如彼玉在璞。

光气未腾天,魍魉抱之哭。

人生不得志,天地皆拳曲。

慷慨对中原,流年何太促。

落拓大布衣,许身非碌碌。

四十四万言,隐轸匡时略。

为天子大臣,上书继臣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壮志》由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抱负与时代责任的深刻思考。

首句“三十立功名,四十退山谷”,以年龄为线索,描绘了从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到中年后的归隐山林,形象地展示了人生的阶段变化和理想追求的转变。接着,“不见两鬓霜,英雄死亦足”一句,表达了即使到了老年,只要能像英雄一样为理想而奋斗,即使头发斑白,也无憾无悔。

“咄嗟少年子,如彼玉在璞”则通过比喻,将年轻人比作未经雕琢的美玉,暗示了年轻人的潜力与未被发现的价值。接下来的“光气未腾天,魍魉抱之哭”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才华未展的遗憾,以及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人生不得志,天地皆拳曲”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深切感慨,认为整个世界都因此而显得压抑和扭曲。紧接着,“慷慨对中原,流年何太促”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和流逝时光的豪情与无奈。

最后,“落拓大布衣,许身非碌碌”表明了诗人虽为平民,但内心志向远大,不平凡。“四十四万言,隐轸匡时略”说明诗人有着丰富的学识和深谋远虑,能够为社会贡献智慧。“为天子大臣,上书继臣朔”则是对理想中的角色和作为的向往,希望能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理想追求、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理想抱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汉阳

揖让群峰势,容予一壑谋。

有身从海角,无梦望刀头。

贫贱悲生事,山川接壮游。

英雄留战地,沙树落残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寓目

寓目沧江上,天光属晓晴。

草根春露湿,云际塞鸿惊。

竹乱疑无路,松高时有声。

微风起蘋末,遥辨鄂王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冻禽塌翅飞,模糊见人影。

林寒夜开未,一院古苔冷。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望远山

云气束四山,山势各崭绝。

狮象争向背,巨灵手亲裂。

阴崖不可窥,中有秦汉雪。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