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侍御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沈不改故人情。

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心灵像野鹤般远离尘世喧嚣,诗歌如冰壶般清澈见底。
昨日府县官员一同前来的事还历历在目,地位升降并未改变对老朋友的情谊。
上阳的秋夜细雨萧瑟,洛水的寒流声声入耳。
自我感叹仍身为屈身权贵的官吏,可怜那匹青骢马在路旁行走。

注释

心同野鹤:比喻心境淡泊,超脱世俗。
尘远:指远离尘世的纷扰。
冰壶:比喻人的品行高洁或诗文的意境清澈。
见底清:形容诗歌内容清晰,意境深远。
府县同趋:指府县的官员一同前来,可能是处理事务。
升沈:指地位的升迁或沉沦。
故人情:对老朋友的情感。
上阳:唐代洛阳的一个地名,这里代指洛阳。
萧萧雨:形容秋夜的冷雨声。
洛水:黄河的支流,流经洛阳。
寒来:指秋天的寒冷来临。
折腰吏:指屈身于权贵的官吏,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骢马路傍行:骢马,青白色的马,这里代指骑马的官员。

鉴赏

这首诗语言清丽,意境淡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厚情感。开篇“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两句,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心灵的纯净和诗歌的透明,如同野鹤般超脱尘世,与冰壶相似见底之清澈。接下来的“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沈不改故人情”则是对官场变迁和人情冷暖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旧时往事的怀念以及对人情变化的洞察。

中间部分,“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通过对秋夜雨声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而又宁静的氛围。这里的“萧萧雨”和“夜夜声”不仅传达了自然景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

末尾两句,“自叹犹为折腰吏, 可怜骢马路傍行”,则流露出诗人的自嘲与悲凉。诗人将自己比作“折腰吏”,表达了对仕途生涯的无奈和苦涩,同时又对那些在官场上奔波劳碌的人和事感到可怜。最后一句中的“骢马路傍行”则是对那些仍需在艰难困苦中前行者的同情。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人生洞察,展现了一种超脱而又关切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赠崔员外

一别十年事,相逢淮海滨。

还思洛阳日,更话府中人。

且对清觞满,宁知白发新。

匆匆何处去,车马冒风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赠萧河南

厌剧辞京县,褒贤待诏书。

酂侯方继业,潘令且闲居。

霁后三川冷,秋深万木疏。

对琴无一事,新兴复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赠琮公

山僧一相访,吏案正盈前。

出处似殊致,喧静两皆禅。

暮春华池宴,清夜高斋眠。

此道本无得,宁复有忘筌。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观沣水涨

夏雨万壑凑,沣涨暮浑浑。

草木盈川谷,澶漫一平吞。

槎梗方瀰泛,涛沫亦洪翻。

北来注泾渭,所过无安源。

云岭同昏黑,观望悸心魂。

舟人空敛棹,风波正自奔。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