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崔驸马林亭

宫花野药半相和,藤蔓参差惜不科。

纤草连门留径细,高楼出树见山多。

洞中避暑青苔满,池上吟诗白鸟过。

更买太湖千片石,叠成云顶绿㠁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宫廷鲜花与野生药材相互映衬,藤蔓交错可惜未能修剪齐整。
细草连接着门边留下一条小径,从高楼上望去树木之上山峦叠嶂。
在山洞中避暑,青苔遍布四周,池塘边吟诗时白鸟轻轻飞过。
再购得太湖石千片,堆叠起如云顶般翠绿壮丽的假山。

注释

宫花:宫廷中的花卉。
野药:野生的草药。
相和:相互映衬,和谐共处。
藤蔓:攀爬植物的长茎。
参差:不整齐,长短不一。
惜不科:遗憾没有修剪整齐。
纤草:细小的草。
连门:延伸到门边。
径细:小路狭窄。
高楼:高大的建筑。
出树:超出树木的高度。
见山多:能看见更多的山。
洞中:山洞里面。
避暑:躲避夏天的炎热。
青苔满:到处长满了青苔。
池上:池塘的上方。
吟诗:作诗,吟诵诗歌。
白鸟过:白色的鸟儿飞过。
更买:再购买。
千片石:形容石头数量多。
叠成:堆叠起来。
云顶:如同云层之上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的隐逸情怀和艺术追求。

“宫花野药半相和”,这里的“宫花”指的是庭院中的花朵,而“野药”则是指野外的草本植物,这两者在春天共同绽放,形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这种对自然界中事物和谐共生的观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多样性的欣赏。

“藤蔓参差惜不科”, 藤蔓缠绕在树木之间,参差不齐,这种生长状态让诗人感到珍贵,不忍心加以修剪。这表明诗人对于自然之物有着深切的情感,并且能够欣赏到其中的独特美。

“纤草连门留径细”,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幽静的画面,细小的野草沿着门缝和小径生长,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中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欣赏。

“高楼出树见山多”,从高楼上望去,看到的是层叠的树木和远方连绵的山峦。这不仅展现了景色的壮丽,也反映了诗人居高临下的心境。

“洞中避暑青苔满”,诗人在山洞中避暑,这里的环境是清凉而宁静,青苔覆盖,生机勃勃。这一句传达了一种逃离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

“池上吟诗白鸟过”,这是一幅古典中国山水画中的常见场景:池塘边,诗人吟诵诗歌,而远处有白鸟飞过。这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更买太湖千片石”,这里提到的是购买了大量来自太湖的岩石,这些自然形成的奇石被堆叠成一座小山,显得雄伟而壮观。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园林艺术的造诣。

“叠成云顶绿㠁峨”,这句话描绘的是这些岩石被堆叠后形成的景象,宛如云端之上的峰峦,一片翠绿。这样的意境既有着自然之美,又不乏人工之巧。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林泉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园林建筑的精心布置,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艺术和谐统一的追求。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是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抒发。

收录诗词(94)

无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相关古诗词

赠圭峰禅师

绝壑禅床底,泉分落石层。

雾交高顶草,云隐下方灯。

朝满倾心客,溪连学道僧。

半旬持一食,此事有谁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赠诗僧

寒山对水塘,竹叶影侵堂。

洗药冰生岸,开门月满床。

病多身又老,枕倦夜兼长。

来谒吾曹者,呈诗问否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小雪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

汹涌吹苍雾,朦朣吐玉盘。

雨师清滓秽,川后扫波澜。

气射繁星灭,光笼八表寒。

来驱云涨晚,路上碧霄宽。

熠耀游何在,蟾蜍食渐难。

棹飞银电碎,林映白虹攒。

水魄连空合,霜辉压树乾。

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

形式: 排律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