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

湖阔疑无地,河回忽见山。

登临聊自试,衰疾致身闲。

四壁宁虞盗,多方莫驻颜。

无风回远笛,有月待人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湖面宽广仿佛没有边际,河流曲折忽然映现山峦。
我登上高处随意游玩,因年老体弱只能享受这份悠闲。
家中四周无需担忧盗贼,但各种忧虑让我无法长久欢颜。
夜晚无风传来远处的笛声,明月静候着我的归来。

注释

湖阔:湖面非常宽阔。
疑无地:似乎没有尽头。
河回:河流弯曲。
忽见:突然出现。
登临:登山游览。
聊自试:随意尝试。
衰疾:衰老疾病。
致身闲:使自己安于闲适。
四壁:家中的墙壁。
宁虞:岂能担心。
盗:盗贼。
多方:多方面的忧虑。
莫驻颜:无法保持笑容。
无风:没有风。
回远笛:远处传来的笛声。
有月:有月光。
待人还:等待着人的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湖边山口所见的开阔景象和内心的感受。"湖阔疑无地,河回忽见山",湖面广阔,似乎没有边际,河流曲折,却在不经意间显露出远处的山峦,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深远。诗人借此登高望远,"聊自试"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借山水寻求心灵寄托的意愿。

"衰疾致身闲",诗人自述因年老体衰而不得不放慢脚步,享受这份难得的闲暇时光。他意识到生活中的忧虑并非必要,"四壁宁虞盗",即使身处简陋居所,也不必过于担忧盗贼,暗示内心的安宁。"多方莫驻颜",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明白任何外在的努力都无法阻止岁月的痕迹。

最后两句"无风回远笛,有月待人还"富有诗意,以自然之景作结,笛声在静谧中回荡,月亮静静地等待着诗人的归来,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深深眷恋。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寓哲理于山水之间,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淡泊。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从苏公登后楼

倏作三年别,才堪一解颜。

楼孤带清洛,林缺见巴山。

五月池无水,千年鹤自还。

白鸥没浩荡,爱惜鬓毛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元日雪二首(其二)

度腊阙三白,开正还积阴。

炊烟茅舍湿,噪雀暮枝深。

短发千方误,中年万里心。

成书著岩穴,或有后人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元日雪二首(其一)

半夜风如许,平明雪皓然。

帘疏穿琐细,竹压更婵娟。

窘兔走留迹,饥乌鸣乞怜。

遥忻炎海上,还复得新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元日

老境难为节,寒梢未得春。

一官兼利害,百虑孰疏亲。

积雪无归路,扶行有醉人。

望乡仍受岁,回首向松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