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选楼理琴

选楼修竹峭寒侵。按冰丝、指冷瑶琴。

弹到月明时,蟾辉朗彻遥岑。试回首、落雁沉沉。

声停处,别有悠扬逸韵,暗度疏林。

只钟期难觅,山水意何深。披襟。

清风入怀抱,爱涔然、古调愔愔。

出土忆号钟,廿字独矢丹忱。感沧桑、触物惊心。

念今日、但问移宫换羽,谁是知音。

况无弦、真趣三味,费研寻。

形式: 词牌: 高山流水 押[侵]韵

鉴赏

这首《高山流水·选楼理琴》由清代诗人阮恩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选楼中修竹环绕、寒气袭人的环境,以及主人公在冰凉的瑶琴上弹奏的情景。诗中以“月明”、“蟾辉”、“落雁”等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弹到月明时,蟾辉朗彻遥岑。”这两句描绘了琴声与月光交织的画面,仿佛琴声能穿透夜空,照亮远处的山峦,展现出琴艺之高超和情感之深邃。

“试回首、落雁沉沉。”这一句通过“落雁”这一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深远,同时也暗示了琴声对自然界的触动。

“声停处,别有悠扬逸韵,暗度疏林。”这里描述了琴声停止后,余音绕梁,悠扬的旋律在稀疏的树林间回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只钟期难觅,山水意何深。”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此处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感慨,同时深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披襟。清风入怀抱,爱涔然、古调愔愔。”诗人以“清风”入怀,表达了对古琴音乐的喜爱与沉浸,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出土忆号钟,廿字独矢丹忱。”“号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乐器之一,此处借以表达对传统艺术的怀念与敬仰,同时“廿字”可能指的是琴谱中的某些经典曲目,体现了对艺术传承的重视。

“感沧桑、触物惊心。”诗人通过感受时间的流转和周围事物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思考。

“念今日、但问移宫换羽,谁是知音。”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诗人反思了知音难遇的问题,提出了对艺术理解与传承的疑问。

“况无弦、真趣三味,费研寻。”最后,诗人探讨了艺术的真正趣味在于其内在的精神与情感,而非外在的形式,强调了艺术欣赏与创作的深层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琴声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对知音、艺术传承与个人情感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现代生活中的孤独与困惑的反思。

收录诗词(53)

阮恩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琐窗寒.消寒

冻雪拳鸦,深松隐鹤,绮窗风紧。

貂茸护暖,减了弄妆清兴。

问园梅、开将未开,小阑浅压苔枝冷。

忆六朝山色,愁娥难画,峭寒同警。云影。西楼暝。

正酒熟枫根,笛飘竹径。灯帘自倚,销得玉釭兰烬。

怕窥檐、霜月半棱,夜阶渐觉遥漏静。

且围炉、小试龙团,也胜椒花饮。

形式: 词牌: 琐窗寒

庆清朝慢.除夕听爆竹声

蛇壑年华,凤城灯火,东风催动春声。

神弦乍歌迎送,上烛霄明。

听向南邻北舍,流光电挚总心惊。

才一瞥,蝶衣碎迸,翻讶飞霙。

岁已尽,漏正永,试问夜何许,夜转三更。

最是铜街叠鼓,依约雷鸣。

犹记椒筵散后,千门歌吹杂箫笙。

银台畔,腊花送喜,还缀琼英。

形式: 词牌: 庆清朝

迎春乐

四时美景知多少。算惟有、春光好。

园梅争报齐开了。只几日、东风峭。

问何处、玉箫声绕。倚亭畔、暗香飘渺。

那得瑶台月夜,醉索巡檐笑。

形式: 词牌: 迎春乐

夏初临.平山堂看龙舟

高阁凌霄,长坂掣练,正逢竞渡芳游。

遥指旌旗,回旋三两龙舟。满湖烟景齐收。

沸笙歌、乱逐中流。锦波荡桨,春雷叠鼓,作势昂头。

当年阑槛,种柳依依,醉翁陈迹,鸿雪空留。

青山无恙,哀弦豪竹都休。

罗绮云稠,笑无端、极目凭楼。惹闲愁。

几多鳞爪,惊起沙鸥。

形式: 词牌: 燕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