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丁丑夏五,宣城汪叔敬、吴人干寿道、丹丘柯敬仲、国人泰兼善同仆游天平,次往灵岩,有作奉和二首(其一)天平魏公祠

西望层峦草木青,魏公祠下拜仪刑。

经纶有策回天地,忧乐无时忘阙庭。

异代蒸尝遵典礼,故山香火下神灵。

浮云变灭知何在?闲听松风语塔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元祐在元代夏季游览天平山时,来到魏公祠前的情景。他西望群山,草木葱翠,对魏公祠充满了敬意,认为祠中的魏公形象是人们学习的楷模。魏公曾以卓越的才能影响天地,时刻心系国家,他的精神在不同朝代都得到遵循和祭祀。诗人感慨世事如浮云般变化无常,唯有祠堂中的香火和松风塔铃声,传递着永恒与宁静。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以及对自然静谧的欣赏。

收录诗词(542)

郑元祐(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至元丁丑夏五,宣城汪叔敬、吴人干寿道、丹丘柯敬仲、国人泰兼善同仆游天平,次往灵岩,有作奉和二首(其二)灵岩涵空阁

吴王宫阙草萋萋,飞阁重登意转迷。

洗砚池边云欲暝,拜郊台上日平西。

湖涵远浪千帆没,树响悲风一鹘栖。

江海鸱夷招不返,荒烟野水鹧鸪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送乐鼎仪归东平

岱宗高入帝青寒,策马东归不厌看。

一变便兴周礼乐,两生那识汉衣冠?

雨休树下碑仍在,云起封中玉未刊。

更上灵光殿基望,冥冥鸿鹄有修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季山甫慈湖教谕

季子扬舲之甬东,慈湖应与暮潮通。

豚吹野岸杨花白,鸠食桑林椹子红。

遗老应传羲易说,先民谁继日钞功?

东吴寓叟头全白,目送孤云没断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宇文子贞见寄

别来见话幽人屋,此去当扶野老筇。

泾底鱼肥春欲上,墙阴荠嫩雪犹封。

斋庖不轹频炊釜,山屐应留屡舞踪。

它日孙依外家学,书签题墨写教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