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养斋移居二首(其一)

何年挂却侍中冠,新筑山居一亩宽。

种黍聊为终岁计,移花应待早春看。

门依绿树人稀到,身谢红尘梦亦安。

更是谢家兄弟好,长吟池草对江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放弃官场荣华,选择在山间筑屋定居的情景。诗人通过“何年挂却侍中冠”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从繁华官场退隐的决心。接着,“新筑山居一亩宽”则描绘了他在这片宁静之地的简朴生活。

“种黍聊为终岁计,移花应待早春看。”这两句表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实际考量与对自然美景的期待。他种植黍米以供一年之需,移栽花朵则为了欣赏早春的美丽景色,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尊重。

“门依绿树人稀到,身谢红尘梦亦安。”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门前绿树环绕,来访者稀少,远离尘世的喧嚣,心灵得以安宁。

最后,“更是谢家兄弟好,长吟池草对江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吟诗作对的雅趣。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和徐养斋移居二首(其二)

窈窕岩阿丛桂秋,清溪一曲草堂幽。

荒园自向闲中剪,灵药多从病里收。

叶上题诗应满树,沙边载酒不惊鸥。

莫道东山淹谢传,苍生日夕待嘉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赠施心菊医士

闻道仙翁昔种菊,君今对菊独凄神。

萧条三径犹含露,怅望深秋似有人。

肘后传方多已试,鼎中留药不嫌贫。

相从何日东篱下,愿乞余香慰病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赠江阴陈君

幽栖选地傍江濆,高士风流宿所闻。

身着薜衣称隐吏,园多橘树比封君。

琴尊不厌丘中赏,鱼鸟堪为物外群。

怖尔眉间多道气,年来曾读五千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寄刘范东提学

不材因得返园庐,穷巷犹存四壁余。

生计十年思种树,病身终岁强移书。

山僧白社容相往,长者高车日与疏。

畴昔虚蒙国士待,于今樗散更无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