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有重阳诗岁和一篇今日偶和成二首(其二)

去岁重阳解郡章,归来又复见重阳。

此身已作林泉客,今日更持萸菊觞。

正要登高穷远目,不妨拚醉浣愁肠。

佳辰若得长无事,何必乘云至帝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去年重阳节时我解除了官职,今年回家又逢重阳节。
如今我已成了山林中的隐士,今天还举杯饮酒赏菊花。
我正想趁着这节日登高远望,索性痛饮一番排解忧愁。
如果美好的日子能一直如此平静无事,何需飞升成仙去天宫。

注释

去岁:去年。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解郡章:解除官职。
归来:返回家乡。
又复:再次。
此身:我的身体。
林泉客:隐居山林的人。
持:拿着。
萸菊觞:插着茱萸的酒杯。
登高:登山赏景。
穷远目:极目远眺。
拚醉:痛饮。
浣愁肠:洗涤愁绪。
佳辰:美好的时光。
长无事:永远安宁。
乘云:飞升。
帝乡:天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重阳节的两次回忆,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去岁重阳解郡章,归来又复见重阳" 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光流转有着深刻的感受,每逢重阳佳节,都能激起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怀。

"此身已作林泉客,今日更持萸菊觞" 表明诗人已经心向往之,成为了一位隐居山林的客人。而"今日更持萸菊觞"则是表达他在这一天里,又一次地以萸菊为酒,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正要登高穷远目,不妨拚醉浣愁肠"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想要攀登高处,以广阔的视野俯瞰世界,同时也流露出他愿意沉醉在这种自由自在的情感中,抒发内心的忧愁。

最后两句 "佳辰若得长无事,何必乘云至帝乡" 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即使能够拥有一个没有杂念、悠闲安逸的时光,就已经足够了。何须追求那些高不可攀的理想或远离现实的幻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反复提及,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了田园诗特色的佳作。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余有重阳诗岁和一篇今日偶和成二首(其一)

此会从来有故常,湖山岁岁做重阳。

黄花已是铺三径,绿酒何妨举百觞。

小圃晚来堪散步,薄田秋入足充肠。

登临莫起凄凉叹,且喜成归老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余既和乐天诗而喜于年及之心犹不能自已又复再和八首(其八)

一年三百有馀旬,举世栖栖苦迫贫。

得享安宁七十岁,已胜衰谢万千人。

好官纵使登三事,荣养何由及二亲。

争似山间林下坐,无忧无毁足全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余既和乐天诗而喜于年及之心犹不能自已又复再和八首(其七)

忆在霜台未六旬,尝陈仕宦纵家贫。

岂容七十不纳禄,却为斗升犹牧人。

年齿幸吾今已及,官曹从此不应亲。

愿天许遂终焉志,养此疏慵老大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余既和乐天诗而喜于年及之心犹不能自已又复再和八首(其六)

故园春到已三旬,满目繁华未觉贫。

年老得逢无事日,心闲不类有官人。

戴花休管头无那,酌酒何妨手自亲。

七十人生从古少,安知来岁有吾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