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既和乐天诗而喜于年及之心犹不能自已又复再和八首(其七)

忆在霜台未六旬,尝陈仕宦纵家贫。

岂容七十不纳禄,却为斗升犹牧人。

年齿幸吾今已及,官曹从此不应亲。

愿天许遂终焉志,养此疏慵老大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回忆起我在寒霜般的官场上还未满六十岁,曾经陈述即使仕途坎坷家境贫寒。
怎能让七十岁还不能领取俸禄,却为了微薄的收入还在管理百姓。
如今年纪还算幸运,已经达到了这个年龄,官场之事不再亲近。
但愿上天能成全我这心愿,让我颐养天年,安度晚年的生活。

注释

霜台:官场,比喻官位或仕途。
仕宦:做官,仕途生涯。
斗升:形容微薄的收入,斗和升都是古代容量单位。
牧人:管理百姓,比喻做官。
年齿:年纪。
官曹:官署,官场。
终焉志:终身的愿望,最终的心愿。
疏慵:懒散,不勤勉。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待遇、淡泊名利态度的诗句。开篇“忆在霜台未六旬,尝陈仕宦纵家贫。”两句,通过回忆年轻时在官场的经历,即使家境贫寒,也曾有过为官之梦。这表明诗人对仕途并非一开始就持否定态度,而是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了超脱物欲、看淡功名的生活哲学。

接着“岂容七十不纳禄,卻為斗升犹牧人。”诗人提到如果到了七十岁还在为微薄的俸禄而奔波,那将是对自己一生的不敬。这里的“牧人”可能暗指一种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羁绊的生活状态。

“年齿幸吾今已及,官曹从此不应亲。”诗人的年龄已经达到某个阶段,对于官场的纷争和勾心,他选择了保持距离,不再过分介入。

最后,“愿天许遂终焉志,养此疏慵老大身。”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平静地度过余生,用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去养育自己这副日渐衰老的身体。这不仅是一种对个人生命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修养和享受。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一位士人从积极追求仕途到最后淡出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诗中充满了超脱物欲、淡泊名利的思想,以及对个人生命价值的高度重视和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余既和乐天诗而喜于年及之心犹不能自已又复再和八首(其六)

故园春到已三旬,满目繁华未觉贫。

年老得逢无事日,心闲不类有官人。

戴花休管头无那,酌酒何妨手自亲。

七十人生从古少,安知来岁有吾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余既和乐天诗而喜于年及之心犹不能自已又复再和八首(其五)

新岁妻孥庆七旬,遍赒邻里及孤贫。

高年满座有醉客,丐者塞涂无馁人。

平日要同人喜乐,此时宁间物疏亲。

馀生自度浑能几,讵可徒劳负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余既和乐天诗而喜于年及之心犹不能自已又复再和八首(其四)

先子春秋仅八旬,一生多难只安贫。

岂期有子登清禁,亦复如今作老人。

共羡浮荣光故里,自惭实德忝吾亲。

从前万事皆踰分,只合归休保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余既和乐天诗而喜于年及之心犹不能自已又复再和八首(其三)

封章上达已经旬,所乞原非为贱贫。

七秩自知非久客,一心只欲作闲人。

虽惭绿鬓朱颜改,却喜清泉白石亲。

荣辱是非都不问,尊前且乐自由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