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首(其二)三顿棒

山藤六十轻分付,肋下三拳已太迟。

堪笑不能知痛痒,上堂犹道拂蒿枝。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公案的形式,描绘了一位和尚在传授佛法时,通过“棒喝”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来警示弟子要领悟佛法真谛的故事。

首句“山藤六十轻分付”,形象地描述了佛法的传授如同山藤般绵延不绝,轻柔而深邃,暗示佛法的教导并非粗暴的命令,而是需要弟子们细心体悟和接受。这里的“六十”可能象征着佛法的丰富与深奥,以及修行过程中的耐心与坚持。

次句“肋下三拳已太迟”,则以一种更为直接且强烈的手段,比喻佛法的深刻影响。这里“肋下三拳”可能代表了对弟子心灵的触动或震撼,强调佛法的影响力强大,但同时也指出这种影响往往发生在弟子已经深入修行之后,即“太迟”,意味着时机的重要性。

后两句“堪笑不能知痛痒,上堂犹道拂蒿枝”,则是对未能真正理解佛法精髓的弟子的讽刺。这里“不能知痛痒”意指弟子未能感受到佛法的真正意义,而“上堂犹道拂蒿枝”则形象地描绘了弟子在佛法面前依然固执己见,未能领悟到佛法的真谛,仍然在表面形式上做文章,如同拂拭蒿枝一般,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讽刺,展现了禅宗公案中“棒喝”的教育方式,强调了佛法的深邃与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对那些未能真正领悟佛法精髓的修行者进行了委婉的批评。

收录诗词(8)

释法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示小师思悟

维摩不默不良久,打破玄关没窠臼。

堪嗟几个杜波斯,问著痴痴不问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有]韵

山居(其一)

四顾巍峨锁碧阴,松风和雨响于琴。

居山不用逃声色,百鸟归来何处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山居(其二)

雪覆乔林同一色,清光上下含虚碧。

采樵人立渡头寒,极目圆蟾为谁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陌]韵

内前行

内前车马拨不开,文德殿下宣麻回。

紫薇侍郎拜右相,中使押赴文昌台。

旄头昨夜光照牖,是夕收芒如秃帚。

明日化为甘雨来,宅家唤作调元手。

周公礼乐未要作,致身姚宋也不恶。

向来两翁当国年,民间斗米才四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