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江阁

风烟百变无定态,缅想画人虚损心。

卷箔槛前沙鸟散,垂钩床下锦鳞沈。

白云野寺凌晨磬,红树孤村遥夜砧。

此地四时抛不得,非唯盛暑事开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风云变幻无常态,想象画中人徒然伤神。
卷起帘幕栏杆前沙鸟惊飞散,床下钓鱼竿沉入华丽鱼儿游弋。
清晨野寺白云缭绕钟声悠扬,远处孤村红叶树下夜深捣衣声。
此地四季美景舍弃不了,不仅限于炎夏时节令人心胸开阔。

注释

风烟:指自然界的风景,这里形容景色多变。
百变:变化极多。
定态:固定的状态。
缅想:遥远地思索,怀念。
画人:画中的或虚构的人物。
虚损心:空虚而伤感的心情。
卷箔:卷起帘子或竹帘。
槛:栏杆。
沙鸟:沙滩上的鸟。
散:飞散。
垂钩:垂下的钓鱼线,此处指钓鱼。
床下:可能指水边的休息处,非指室内床。
锦鳞:色彩斑斓的鱼,比喻美丽的鱼。
白云:清晨天空中的云朵。
野寺:偏远的寺庙。
凌晨:清晨时候。
磬:佛教寺庙中的打击乐器,通常用于诵经时。
红树:深秋时叶子变红的树。
孤村:偏远的、孤独的小村庄。
遥夜:长夜,深夜。
砧:捣衣石,古代洗衣时用来敲打衣服的石头。
此地:这个地方。
四时:四季。
抛不得:无法舍弃,难以离开。
非唯:不仅仅。
盛暑:酷热的夏天。
事开襟:指让人心情舒畅,开怀的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飘逸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涯的向往和无奈的情感。"风烟百变无定态"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那种无从把握、变化莫测的生活状态,使得诗人不得不去缅想那些能够描绘出美好画面的画家,但即便是这些画面,也只能虚幻地损耗着诗人的心神。

"卷箔槛前沙鸟散,垂钩床下锦鳞沈"两句则通过对具体景物的细致描摹,展示了一个闲适自得的生活场景。卷箔即窗棂,槛前即窗前的位置,沙鸟散开形象地表现了外界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孤寂;而垂钩床下锦鳞沈,则是对室内环境的一种描写,锦鳞可能指的是精美的被褥或其他织物,因其价值昂贵而沉重地堆积在床下,这些细节都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

"白云野寺凌晨磬,红树孤村遥夜砧"两句则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描绘。白云野寺即是在深山中的寺庙,凌晨磬,即清晨的钟声,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而红树孤村遥夜砧,则是秋天的晚上,在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小村庄中,听着蟋蟀的鸣叫声,这些景象都极富画面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

"此地四时抛不得,非唯盛暑事开襟"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地方四季的喜爱,不只是在炎热的夏天才能享受到开怀畅快的心情。在这里,诗人似乎找到了一个可以摆脱尘世烦恼、随时随地都能感到愉悦的所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孤寂。这种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常见的一种精神追求,即在动荡的世界中寻找一份超然物外的从容自得。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谢王大夫奏表

非唯言下变荣衰,大海可倾山可移。

如剖夜光归暗室,似驱春气入寒枝。

死灰到底翻腾焰,朽骨随头却长肥。

便杀微躬复何益,生成恩重报无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漳州于使君罢郡如之任漳南去上国二十四州使君无非亲故

漳南罢郡如之任,二十四州相次迎。

泊岸旗幡邮吏拜,连山风雨探人行。

月中倚棹吟渔浦,花底垂鞭醉凤城。

圣主此时思共理,又应何处救苍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报恩寺上方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弟子已攀桂,先生犹卧云。把得新诗草里论。

枯井夜闻邻果落,废巢寒见别禽来。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