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四十咏》之十五,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文人雅士在文学创作中的精神状态与追求。
首句“百谷命世才,兴文自绮岁”以“百谷”喻众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强调了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而“兴文自绮岁”则点明了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即青春年华。
接着,“既饶江氏锦,时新许公制”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文人的作品比作华丽的锦缎和新颖的制式,形象地展现了文学作品的丰富多样和创新性。
“款段群蹀躞,骅骝瞥先逝”中,“款段”指缓慢行走的马匹,“蹀躞”形容马蹄轻快地踏步,这里用来比喻文人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不同速度和风格;“骅骝”则是指骏马,象征着那些才华出众、创作迅速的文人。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文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多样性和竞争性。
“月旦摇吻间,风烟染毫际”则进一步描绘了文人在创作时的专注与投入,仿佛在月光下摇动嘴唇吟诵诗句,在风烟缭绕中挥洒笔墨,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充满灵感的创作氛围。
最后,“讵学空门子,无诤入三昧”表达了诗人对文人创作态度的期望,希望他们能超越世俗的争执,进入一种超脱的境界,专注于创作本身,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人创作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文学创作的魅力与精神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文人品格的赞美与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