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紫芝歌》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通过描绘高山深谷中的隐士生活,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智慧的推崇。
首句“高山高可极,深谷深可至”,开篇即以壮丽的自然景观起笔,高山巍峨,深谷幽邃,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中有四皓者,采芝避秦始”一句,引入了历史上的四位高士——商山四皓,他们因不满秦始皇的暴政,选择隐居山林,采食芝草,避世修行。这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由与独立人格的追求,也暗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作歌以忘年,蒲轮安足致”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高士的敬仰之情。他们通过创作诗歌来超越年龄的束缚,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智慧,这种精神境界远非世俗的荣华富贵所能比拟。“富贵良多忧,贫贱乃肆志”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不同理解,认为真正的快乐与满足并非来源于物质的富足,而是内心的自由与精神的追求。
“天下而既定,汉高徵不出”提到的是汉高祖刘邦统一全国后,曾多次邀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但他们都选择了继续隐居。这一情节不仅反映了历史人物的高洁品质,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反思与抉择。
最后,“亡匿曾几时,竟为孝惠侍”描述了商山四皓最终还是被孝惠帝(刘邦之子)所礼遇,成为其侍臣。这一转折虽有无奈,但也体现了他们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妥协与适应。而“古今竞相传,皆仰留侯智”则将话题引向张良(留侯),强调智慧与品德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人的启示与影响。
“青松与白云,商山今尚在”以自然景物收尾,象征着高士的精神与智慧如同青松般坚韧不拔,白云般飘逸自在,即便时光流转,他们的精神依然得以传承与铭记。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与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智慧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