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诸公游惠山

兹山定中腴,秀色乃如许。

连峰积苍润,岚气亦如雨。

珍泉不浪出,世俗那得取。

群仙作佛供,洒此玉池股。

甘寒饮天下,瓶盎走膏乳。

儿嬉供茗事,云散入江渚。

当源起台殿,下瞰松柏古。

巍基首梁宋,爽气接吴楚。

我来值佳月,济胜得嵇吕。

聊分小苍壁,同振百年羽。

跻攀兴未极,落日在林莽。

却立望翠屏,中流驻鸣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惠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氛围,充满了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首先,诗人以“兹山定中腴,秀色乃如许”开篇,赞美惠山的丰饶与秀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接着,“连峰积苍润,岚气亦如雨”两句,通过描绘连绵起伏的山峦和缭绕的雾气,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清新的氛围。诗人进一步提到“珍泉不浪出”,暗示这里的水源珍贵而独特,非同寻常。

“群仙作佛供,洒此玉池股”则将惠山的泉眼比作佛前的玉池,增添了神圣与纯净的意象。接下来,“甘寒饮天下,瓶盎走膏乳”两句,赞美泉水的甘甜与清凉,能够滋润万物,滋养生命,如同乳汁一般宝贵。

“儿嬉供茗事,云散入江渚”描绘了孩子们在泉边嬉戏,为泡茶提供泉水的情景,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乐趣。随后,“当源起台殿,下瞰松柏古”则转向对惠山建筑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

“巍基首梁宋,爽气接吴楚”两句,通过对比历史上的梁宋与吴楚地区,强调了惠山作为文化交汇点的重要性。最后,“我来值佳月,济胜得嵇吕”表达了诗人在此时此刻的愉悦心情,以及与友人共赏美景的喜悦。

“聊分小苍壁,同振百年羽”则寄寓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创造美好回忆,如同振翅高飞的鸟儿,追求更高远的目标。全诗结尾,“跻攀兴未极,落日在林莽。却立望翠屏,中流驻鸣橹”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欣赏夕阳余晖下的山川美景,以及乘船于江面,享受宁静与和谐的画面,完美地结束了这次山水之行的诗意旅程。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题通惠亭

吾山皆中腴,初不断地脉。

淄渑尝同味,十里何所隔。

幽居愁远汲,怅望悬瀑白。

天公真解事,分我肤寸泽。

无烦箨龙引,中有玉池色。

煮茗聊饷君,未须嫌水厄。

形式: 古风

从吴禹功借徐铉小篆帖以诗还之

六书散浮云,篆籀世不数。

陵夷到草隶,差别几四五。

人皆逐曾玄,不复知父祖。

中间尤可笑,鸡鹜纷去取。

孰为鲁漆书,况说周石鼓。

阳冰虽晚出,妙意得千古。

后来继者谁,骑省人最许。

明窗出小轴,惊叹手为拊。

平生筝笛耳,惯见沐猴舞。

一登韶濩堂,方信有干羽。

援毫极摹仿,涴壁类儿女。

秋蛇已成癖,老腕徒自苦。

卷书还归公,祇自愧韩愈。

形式: 古风

食十月蕈

佳蕈出何许,南山白云根。

畦丁入云采,遍以脱叶翻。

戢戢寸玉嫩,累累万钉繁。

中涵烟霞气,外绝沙土痕。

下箸极隽永,加餐亦平温。

伊昔贵公子,鲜肥厌羔豚。

争啖肉菌美,共品天花尊。

居然此珍产,以远莫见论。

生令五鼎味,但饱三家村。

伊余少所嗜,头白归故园。

日获甘脆享,人言老饕存。

栮脯固已陋,竹枯何足言。

从今大嚼处,不复思屠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寄余仲诚

千岩雪齐消,烟日暧春事。

端忧昧佳节,独宿松下寺。

绕屋泉雨鸣,焚香户深闭。

残僧荷锄出,幽鸟下庭戏。

将期道心复,敢惬栖遁志。

起望吾家云,风清雁成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