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偶因狂疾成殊类,灾患相仍不可逃。

今日爪牙谁敢敌,当时声迹共相高。

我为异物蓬茅下,君已乘轺气势豪。

此夕溪山对明月,不成长啸但成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偶尔因发疯成了不同寻常之物,接连而来的灾难无法逃避。
如今谁敢与你的锋利爪牙为敌,往日你的名声与功绩同样显赫。
我作为异类藏身在草屋之下,你却早已乘坐着豪车气势豪迈。
今夜面对溪水山峦和明亮的月光,我不再长啸而是发出哀嚎。

注释

偶因:偶尔因为。
狂疾:疯狂的疾病,这里比喻非常规的状态或行为。
殊类:不同寻常的种类或事物。
灾患相仍:灾难连续不断。
不可逃:无法避免。
今日:现在。
爪牙:原指动物的爪子和牙齿,这里比喻战斗力或权势。
谁敢敌:谁敢与之为敌。
当时:往昔。
声迹:名声和事迹。
共相高:同样显赫。
我为异物:我成为了异类或不被接受的存在。
蓬茅下:简陋的草屋之中,象征低微的处境。
君已:你已经。
乘轺:乘坐轻车,古代指官员出行的车驾,这里形容地位提升。
气势豪:气势豪迈或地位显赫。
此夕:今晚。
溪山:溪流和山峦,泛指自然景色。
对明月:面对明亮的月亮。
不成长啸:不再发出高昂的呼啸,比喻不再有豪情壮志。
但成嗥:只能发出哀嚎,表示悲伤或失落。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遭遇,表达了诗人在疾病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过往辉煌时刻的回忆和现在处境的强烈对比。

"偶因狂疾成殊类,灾患相仍不可逃。" 这两句开篇便以疾病为引,展现了诗人遭受连续不断的灾难与不幸,这种个人苦难的体验,使其感到自己变得与众不同,无法逃脱。

接着,"今日爪牙谁敢敌,当时声迹共相高。" 这两句中,“爪牙”比喻当权者或强大对手,而“声迹”则指名声和足迹的遗留。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过去自己曾经具有的力量与威望,以及那时的辉煌形象。

"我为异物蓬茅下,君已乘轺气势豪。" 这两句则是对比之语,"我"指诗人自己,而"君"可能指代统治者或其他权贵。诗中的"异物"暗示了诗人的孤立无援,而"蓬茅下"象征着卑微的处境;与此同时,"乘轺气势豪"则描绘了一种威严强大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此夕溪山对明月,不成长啸但成嗥。" 把握了诗歌的情感高潮。在这宁静的夜晚,面对清晰的月光,诗人本想发出悠长的叹息,但却只能发出悲痛的哀嚎。这不仅是对美好景致的赞美,更是内心深处的苦楚与无奈之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遭遇和自然景象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荣光的怀念、现实境遇的无力感,以及对未来命运的迷茫。

收录诗词(1)

李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郊庙歌辞.中宗祀昊天乐章.告谢

得一流玄泽,通三御紫宸。

远叶千龄运,遐销九域尘。

绝瑞骈阗集,殊祥络绎臻。

登年庆栖亩,稔岁贺盈囷。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序入破第一奏

真宗开妙理,冲教统清虚。

化演无为日,言昭有象初。

瑶台肃灵瑞,金阙映仙居。

一奏三清乐,长回八景舆。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鱼]韵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序入破第二奏

虚极仙宗本,希夷象帝先。

百灵朝太上,万法祖重圆。

善贷惟冲德,功成谓自然。

云门达和气,思用合钧天。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序入破第三奏

元符传紫极,宝祚启高真。

道德先垂裕,冲和已化淳。

人风齐太古,天瑞叶惟新。

仙乐清都上,长明交泰辰。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