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四)寿周溪园,有序

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

荷衣自放林壑,亦未弃银鱼。

留得东篱晚节,笑倒龙山秃帽,一醉插茱萸。

天下有大老,携手盍归乎。别头经,三昼梦,一编书。

向之麟者止矣,且看老溪图。

历遍后天既未,依约明朝三五,乾体适当符。

还以奉公寿,不是讲鹅湖。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先生怎会是我等这类人,造物主或许也是他的同类。
他穿着荷叶衣在山林间自由自在,并未舍弃官职(银鱼符,古代官员的象征)。
保持晚年的高洁操守,嘲笑那些不学无术的人,举杯插茱萸共度重阳。
世间若有德高望重之人,何不一同归隐?分别后,三天三夜的梦境,只留下一卷书信。
过去的荣耀已成过往,只看那老溪的画卷。
遍历人事变迁,明天的十五月圆之夜,恰好符合天道自然。
回归公事,是为了敬奉国家,而非仅为鹅湖之辩。

注释

岂:难道。
造物:创造万物的主宰。
荷衣:荷叶制成的衣服,象征隐士生活。
银鱼:古代官员的符信。
晚节:晚年的品行、节操。
秃帽:形容不学无术的人。
茱萸:重阳节插戴的植物,象征长寿。
大老:德高望重的人。
盍:何不。
经:经历。
麟者:过去的荣耀。
老溪图:描绘老溪的画作,可能象征归隐生活。
乾体:天道、自然法则。
鹅湖:历史上的学术辩论,此处指非为学术争论。

鉴赏

此诗乃宋末元初诗人刘辰翁所作,其名为《水调歌头·寿周溪园》。诗中蕴含深厚的哲理与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的超脱与豁达。

"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此两句表明诗人对世事的看破不惊态度,视自己为超然的智者,对待万物如同工匠一般,无所谓之感。此处“先生”非指特定的尊长,而是泛指有见识、有智慧的人。

"荷衣自放林壑,亦未弃银鱼。"此两句则描绘诗人隐逸生活的画面,意在表明诗人虽隐居山林,但仍不忘世间之事,如同未舍弃水中之“银鱼”。

接下来的"留得东篱晚节,笑倒龙山秃帽,一醉插茱萸。"则是对朋友、师长及时光的珍惜与感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友情和岁月的珍视,以及生活中的乐趣。

"天下有大老,携手盍归乎。别头经,三昼梦,一编书。向之麟者止矣,且看老溪图。历遍后天既未,依约明朝三五,乾体适当符。还以奉公寿,不是讲鹅湖。"此段落中,“大老”指的是高僧或仙人,诗人表达了对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向往之情。而“别头经”、“三昼梦”等,都是生活中的片断记忆。最后,“还以奉公寿,不是讲鹅湖。”则是说这次聚会并非只是为了饮酒作乐,而是真心诚意地祝愿长者健康长寿。

综上所述,此诗不仅展示了刘辰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更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而又不失温暖的人生境界。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十一)和马观复中秋

不饮强须饮,不饮奈何明。

也曾劬秃当了,依旧滑如冰。

一吸金波荡漾,再吸琼楼倾倒,吾杓亦长盈。

试入壶中看,只似世间晴。饮连江,江连月,月连城。

十年离合老矣,悲喜得无情。

想见凄然北望,欲说明年何处,衣露为君零。

同此大圆镜,握手认环瀛。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十二)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五)

似似不常似,似我一生徒。

画工自画龙种,忽近海飞鱼。

大笑北宫称弟,遂使西河疑女,同气自椒萸。

且谓杜公者,即是老君乎。日给华,芎藭本,薛羊书。

马师真只这是,可是躄浮图。

大小卢同马异,天下使君与操,但欠虎铜符。

说甚左眼痣,已过洞庭湖。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长相思.喜晴

上元晴。上元晴。待得晴时坐触屏。山禽三两声。

欲归城,未归城。见说城中处处灯。明年处处行。

形式: 词牌: 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