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十一)和马观复中秋

不饮强须饮,不饮奈何明。

也曾劬秃当了,依旧滑如冰。

一吸金波荡漾,再吸琼楼倾倒,吾杓亦长盈。

试入壶中看,只似世间晴。饮连江,江连月,月连城。

十年离合老矣,悲喜得无情。

想见凄然北望,欲说明年何处,衣露为君零。

同此大圆镜,握手认环瀛。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名为《水调歌头(其十一)和马观复中秋》。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情谊的珍视。

“不饮强须饮,不饮奈何明。”开篇即以酒为媒,表达了一种不得不饮的无奈和迫于形势的无可奈何。这种矛盾的情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与纠葛。

“也曾劬秃当了,依旧滑如冰。”这里的“劬秃”指的是头发稀少,表面上看似是对年华老去的无奈,而深层次则可能是在说尽管时间流逝,内心却仍保持着一份清醒和坚定。

“一吸金波荡漾,再吸琼楼倾倒,吾杓亦长盈。”诗人以酒比喻生活中的喜悦与激情,通过对饮酒的描述,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无限的向往和享受。

“试入壶中看,只似世间晴。”这里借用壶中世界,暗示着诗人对于自己的小宇宙有着独特的情感投射,似乎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也能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满足。

“饮连江,江连月,月连城。”这三句通过酒、江、月和城之间的联系,勾勒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超脱和放达。

“十年离合老矣,悲喜得无情。”这里表达了对朋友间久别重逢的无奈与淡定。时间的流转,让一切变得淡漠,但诗人似乎已经超越了这些世俗的情感,达到了一种境界上的平和。

“想见凄然北望,欲说明年何处,衣露为君零。”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于岁月流逝、难以把握的无奈。最后一句“衣露为君零”则是用来形容那种细微而深长的情感。

“同此大圆镜,握手认环瀛。”结尾两句,通过对镜中影像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纯挚、不以世俗情绪所动摇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与淡然,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二十二)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五)

似似不常似,似我一生徒。

画工自画龙种,忽近海飞鱼。

大笑北宫称弟,遂使西河疑女,同气自椒萸。

且谓杜公者,即是老君乎。日给华,芎藭本,薛羊书。

马师真只这是,可是躄浮图。

大小卢同马异,天下使君与操,但欠虎铜符。

说甚左眼痣,已过洞庭湖。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长相思.喜晴

上元晴。上元晴。待得晴时坐触屏。山禽三两声。

欲归城,未归城。见说城中处处灯。明年处处行。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兰陵王(其一)丁丑感怀和彭明叔韵

雁归北。渺渺茫茫似客。

春湖里,曾见去帆,谁遣江头絮风息。千年记当日。

难得。宽闲抱膝。

兴亡事,马上飞花,看取残阳照亭驿。哀拍。愿归骨。

怅毡帐何匹,湩酪何食。相思青冢头应白。

想荒坟酹酒,过车回首,香魂携手抱相泣。

但青草无色。语绝。更愁极。漫一番青青,一番陈迹。

瑶池黄竹哀离席。约八骏犹到,露桃重摘。

金铜知道,忍去国,忍去国。

形式: 词牌: 兰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