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
黄昏掩闺后,寂寞自心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名为《杂曲歌辞·新别离》。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别离所产生的无尽哀愁。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 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情境,诗人手持杏花之时,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别离的预感。这里的“杏花”通常象征着春天和美好的事物,但在此也隐含着即将消逝的意味。
“黄昏掩闺后,寂寞自心知。” 这两句则描绘了别离后的情景。黄昏时分,门窗紧闭,外界的声音和光线都被阻隔,只留下诗人独自一人承受着孤寂之感。这“寂寞”二字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凄凉与哀愁,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与悲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中的杏花与即将到来的黄昏别离,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诗中不仅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未来变迁的无奈,以及在这些变化面前的孤独和哀愁。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和精致的意象构建,展现了唐代诗歌对内心世界微妙体验的捕捉。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离亭一会宿,能有几人同。
莫以回车泣,前途不尽穷。
万里羽书来未绝,五关烽火昼仍传。
故人多病尽归去,唯有刘桢不得眠。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溪上谁家掩竹扉,鸟啼浑似惜春晖。
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