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七)

山田龙口引泉浇,泉水惟凭积雪消。

头白蕃王年八十,不知春雨长禾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与自然景观。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当地人民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在山田中开凿水道引入泉水灌溉农田的场景。泉水的来源则依赖于积雪融化,这既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也反映了当地环境的特殊性。

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一位年迈的蕃王,这位蕃王已经80岁高龄,却仍然对春雨如何滋养禾苗充满好奇。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暗示了传统农耕文化在当地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通过这位老者的视角,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古老智慧的尊重与对自然循环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深意的叙述,展现了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84)

纪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字:晓岚
  • 籍贯:道号观弈道
  • 生卒年:1724年6月-- 1805年2月

相关古诗词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八)

界破山光一片青,温暾流水碧泠泠。

游人倘有风沂兴,只向将军借幔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九)

古迹微茫半莫求,龙沙舆记定难收。

如何千尺青崖上,残字分明认火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

南山口对紫泥泉,回鹘荒滕尚宛然。

只恨秋风吹雪早,至今蔓草幂寒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一)

城南风穴近山坳,一片涛声万木梢。

相约春来牢盖屋,夜深时卷数重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