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九)

古迹微茫半莫求,龙沙舆记定难收。

如何千尺青崖上,残字分明认火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乌鲁木齐的古迹与风土人情,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地域的独特魅力。

首句“古迹微茫半莫求”,诗人以“微茫”二字形容古迹的模糊不清,暗示这些遗迹历经岁月洗礼,已难以辨识其全貌,流露出一种追寻历史痕迹的艰难与无奈。同时,“半莫求”则表达了对部分遗迹尚可探索的希望,透露出一种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决心。

次句“龙沙舆记定难收”,“龙沙”一词,常用来指代沙漠或边疆之地,这里可能暗喻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使得记载这一地区历史的文献难以收集齐全。此句进一步强调了探寻乌鲁木齐历史的困难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历史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第三句“如何千尺青崖上,残字分明认火州”,诗人将目光投向了乌鲁木齐的自然景观——千尺青崖,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残字”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记忆联系起来,暗示即使在自然的侵蚀下,历史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这里的“火州”可能是指乌鲁木齐的历史名称之一,通过“残字”与“火州”的对应,诗人表达了对乌鲁木齐历史文化的深刻关注和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乌鲁木齐古迹、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独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和情感寄托,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观察,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收录诗词(184)

纪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字:晓岚
  • 籍贯:道号观弈道
  • 生卒年:1724年6月-- 1805年2月

相关古诗词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

南山口对紫泥泉,回鹘荒滕尚宛然。

只恨秋风吹雪早,至今蔓草幂寒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一)

城南风穴近山坳,一片涛声万木梢。

相约春来牢盖屋,夜深时卷数重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二)

良田易得水难求,水到深秋却漫流。

我欲开渠建官闸,人言沙堰不能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三)

银瓶随意汲寒浆,凿井家家近户旁。

只恨青春二三月,却携素绠上河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