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李同年荫碧亭

抱病出烦阓,投此青林间。

高轩得清凉,坐致精爽还。

主人止之宿,借与终南山。

中宵皓月起,绕枕皆孱颜。

望久气自清,心胸无结顽。

平明又西走,胜轨不可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抱病出门逛街,选择投入这片青翠树林。
在高敞的车驾中找到清凉,静坐让精神焕发。
主人挽留我过夜,让我借宿在终南山下。
深夜明亮的皓月升起,照耀枕边,景色秀美。
长久凝望,气息变得清新,心中没有了纠结。
黎明时分我又向西出发,美好的行程不再回头追寻。

注释

抱病:生病。
烦阓:繁华的市场。
青林:青翠的树林。
精爽:精神清爽。
主人:屋主。
止之宿:挽留住宿。
终南山:著名的山名。
孱颜:秀美的景色。
气自清:气息变得清新。
结顽:纠结的心情。
平明:黎明。
胜轨:美好的道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病中出游,寻找清凉之地以解烦恼的境况。"抱病出烦阓"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身心状态,接着"投此青林间"则是他找到了一片安静的林间,可以暂时逃离尘世的喧嚣。

在这片林中,诗人坐在高轩之上,感受到了清凉,精神也因此而振奋。"坐致精爽还"表达了自然景物对人的心灵所带来的净化作用。而主人邀请他留宿,借此机会让他与终南山共度夜晚,这里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宵皓月起"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而"绕枕皆孱颜"则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心灵的平和。接下来的"望久气自清,心胸无结顽"表达了长时间的观赏与沉思之后,内心的烦恼得以洗净,变得通透无碍。

最后两句"平明又西走,胜轨不可攀"则是诗人在新的一天到来之际,又决定继续他的旅程,但面对壮丽而艰险的自然景观,他感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之抗衡,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展现了自然美景的治愈力和精神的洗礼,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生命旅程的无奈。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宿超果山寺

荒途涉沮洳,危岭升坡陀。

爱此清净居,不倦来往多。

山僧见余喜,颠倒披乾陀。

引我坐前轩,山果丹碧罗。

食已步野径,新柔踏晴莎。

就石枕古棱,依松执长柯。

是夕乃宿此,东山吐圆波。

夜久不能寐,禽虫伴幽哦。

达旦鸣落叶,固非俗士歌。

岩猿与溪鸟,应笑频经过。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寄友人

惟秦抵于蜀,间可历万巇。

遥怀向英义,潜想一夕驰。

乏人探道奥,求合常苦奇。

见谓可招纳,欲与相埙篪。

夫何屡乖绝,出处各一涯。

秋风动孤况,西首劳所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寄宇文公南

彭泽长谣便归去,君辞曲水亦其徒。

一官何藉五斗米,二子况皆千里驹。

懒对俗人常答飒,厌闻时事但卢胡。

从来绵竹多贤者,唯是杨雄识壮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寄何首乌丸与友人

此草有奇效,尝闻于习之。

陵阳亦旧产,其地尤所宜。

翠蔓走岩壁,芳丛蔚参差。

下有根如拳,赤白相雄雌。

斸之高秋后,气味乃不亏。

断以苦竹刀,蒸曝凡九为。

夹罗下香屑,石密相和治。

入臼杵万过,盈盘走累累。

日进岂厌屡,初若无所滋。

渐久觉肤革,鲜润如凝脂。

既已须发换,白者无一丝。

耳目固聪明,步履欲走驰。

十年亲友别,忽见皆生疑。

问胡得尔术,容貌曾莫衰。

为之讲灵苗,不为世俗知。

盖以多见贱,蓬藋同一亏。

君如听予服,此语不敢欺。

勿信柳子厚,但誇仙灵脾。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