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

惟秦抵于蜀,间可历万巇。

遥怀向英义,潜想一夕驰。

乏人探道奥,求合常苦奇。

见谓可招纳,欲与相埙篪。

夫何屡乖绝,出处各一涯。

秋风动孤况,西首劳所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只有秦国通往蜀地,道路艰难,历经万险。
我遥想着往昔的英雄壮志,夜晚思绪如驰骋千里。
缺少能探寻深奥道理的人,寻求共识常常觉得奇特。
有人认为我可以接纳,想要与我共奏和谐之音。
为何我们屡次分离,各自的道路不同。
秋风吹过,孤独感更甚,我在西边思念你。

注释

抵:到达。
蜀:古代国名,今四川一带。
巇:险峻的山岭。
英义:英雄的正义。
潜想:暗自想象。
道奥:深奥的道理。
招纳:接纳、邀请。
埙篪:古代两种乐器,象征和谐相处。
乖绝:不合、分离。
出处:出处各异,指人生道路不同。
孤况:孤独的情况。
劳所思:令人思念的人或事。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深切的怀念之情。开篇即以"惟秦抵于蜀,间可历万巇"展现了壮阔的山川地貌和遥远的空间距离,这是作者心中所怀想之人的起点与终点,亦如同内心深处的渴望。"遥怀向英义,潜想一夕驰"则透露出对往昔英勇理想的追念与急切的心情。

"乏人探道奥,求合常苦奇"表明寻找知音的人不易,渴望找到能理解自己心境之人,这种孤独感和寻求共鸣的愿望交织在一起。"见谓可招纳,欲与相埙篪"则是表达了一旦找到这种人,就希望能够紧密结合,不离不弃。

然而现实总是与理想有差距,"夫何屡乖绝,出处各一涯"道出了人与人之间难以真正相合的苦恼。最后"秋风动孤况,西首劳所思"则是在秋天的萧瑟风中,作者的心境更加孤独和沉重,那些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离散的人,只能在心中不断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距离,以及深切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寄宇文公南

彭泽长谣便归去,君辞曲水亦其徒。

一官何藉五斗米,二子况皆千里驹。

懒对俗人常答飒,厌闻时事但卢胡。

从来绵竹多贤者,唯是杨雄识壮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寄何首乌丸与友人

此草有奇效,尝闻于习之。

陵阳亦旧产,其地尤所宜。

翠蔓走岩壁,芳丛蔚参差。

下有根如拳,赤白相雄雌。

斸之高秋后,气味乃不亏。

断以苦竹刀,蒸曝凡九为。

夹罗下香屑,石密相和治。

入臼杵万过,盈盘走累累。

日进岂厌屡,初若无所滋。

渐久觉肤革,鲜润如凝脂。

既已须发换,白者无一丝。

耳目固聪明,步履欲走驰。

十年亲友别,忽见皆生疑。

问胡得尔术,容貌曾莫衰。

为之讲灵苗,不为世俗知。

盖以多见贱,蓬藋同一亏。

君如听予服,此语不敢欺。

勿信柳子厚,但誇仙灵脾。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寄员文饶屯田

英英文饶江汉士,何者天教丧眸子。

用心专一性转明,无所不知馀两耳。

能为乐府胜张籍,暗诵史书过杜顗。

弃官新自荆渚归,万里逆风冲峡水。

峨峨全家载巨艑,坐卧吟诗满千纸。

自言从此生事足,可了芋栗及麻枲。

数椽旧屋蔽风雨,一榻萧然容隐几。

丘明国语浩如云,子夏门人纷若蚁。

向人问口誇舌在,道义文章吾岂已。

自知俗事无所观,便落双睛君亦喜。

形式: 古风

寄彰明任光禄遵圣

轩轩任公子,本是钓鳌人。

手把虹蜺竿,一举百万钧。

得鳌谓无用,坐卷千丈纶。

却自絓蚯蚓,浅濑收纤鳞。

悠悠世上儿,不识此有神。

但将俗士眼,下视穷水滨。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