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补阙参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香界出尘表,孤标屹峥嵘。

直上凌半空,言是羽翼成。

迥梯接元气,磴道盘青冥。

雄观隘川岳,乃觉形神轻。

俯视寒渭白,平临终南青。

神州一掌中,双阙云端明。

穷历诸磴尽,飒然凉飙生。

千峰挂飞雨,秦塞何凄清。

早割区中缘,永怀参道情。

今日高兴尽,期君谢浮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岑补阙及诸公一同攀登慈恩寺浮图的壮丽景象和深刻感悟。诗中以“香界出尘表,孤标屹峥嵘”开篇,将慈恩寺浮图置于超凡脱俗的境界之中,凸显其独立不群的姿态。接着,“直上凌半空,言是羽翼成”,形象地描绘了攀登过程中的艰难与壮志,仿佛羽翼已成,能够直冲云霄。

“迥梯接元气,磴道盘青冥”进一步渲染了攀登的高远与神秘,仿佛与天地相连,步步皆在苍穹之下。诗人通过“雄观隘川岳,乃觉形神轻”表达了登高后的豁然开朗与心灵的轻盈,似乎所有的烦恼与束缚都随风而去。

“俯视寒渭白,平临终南青”则展现了从高处俯瞰的壮丽景色,渭水如带,终南山色青翠,构成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接下来,“神州一掌中,双阙云端明”更是夸张地描绘了视野之广,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脚下,长安城的宫阙在云端熠熠生辉。

“穷历诸磴尽,飒然凉飙生”描述了攀登至顶的过程,最终感受到的不仅是身体的疲惫,更有精神上的清凉与宁静。最后,“千峰挂飞雨,秦塞何凄清”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

“早割区中缘,永怀参道情”表达了诗人决心摆脱世俗的牵绊,追求内心的平静与道义的实践。“今日高兴尽,期君谢浮名”则是对这次登山经历的总结,希望与友人共同珍惜当下,远离虚名浮利,追求真正的内心满足与精神自由。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道义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5)

高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刘随州长卿江中晚钓寄荆南一二相识

楚水东去远,故人离别心。

登舟望落日,岸绝荆门阴。

晚棹向孤屿,收纶度前林。

天寒大泽暝,鸟没长淮深。

十载梦烟波,幽期共投簪。

白鸥故友待,向我如招寻。

渺渺初月色,嗷嗷飞鸿音。

相思若千里,遥寄沧浪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与林九龙门夜宿迟明赠别兼寄周一玄

江郭梅已白,飞霜肃严冬。

故人惜短景,握手龙门东。

群壑倏暝色,虚亭寒夜空。

明灯照孤月,相对情未终。

明发忽惆怅,拂衣如飘风。

长天西北倾,三山落云中。

中有淡荡人,孤高含清真。

三年阔风采,百里悲胡秦。

前日游远方,登堂别严亲。

出门向西笑,逸气凌秋旻。

雪度日边棹,风吟江上蘋。

清诗落吴楚,此地生阳春。

郢曲和者稀,剑歌不复陈。

归来使酒气,酒酣气益振。

青楼唤歌舞,日见罗衣新。

却笑相如宅,凄凉四壁尘。

交欢徒结面,肝胆向谁陈。

因子写远意,风期越江滨。

形式: 古风

答陈沧洲留别之作

海上春欲暮,楼头花满林。

一樽风雨夕,千古幽期心。

平旦忽惆怅,怆然惜离襟。

踟蹰歌白雪,留赠比黄金。

十日不尽欢,临岐徒悲吟。

举目望霄汉,浮云蔽重阴。

沧洲渺何许,春水洪涛深。

此别非万里,无时间徽音。

以我子猷船,期君安道琴。

毋为叹白发,岁晚重招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顾山斋分韵志别

孤云与独鹤,千里怅悠悠。

时因长风吹,双落碧海头。

郑侯念长违,董子经时别。

几望西南天,孤吟啸台月。

昨日放扁舟,辍棹三江流。

中夜造我语,片言解离忧。

逸兴横素襟,吐辞若流水。

挥杯对黄花,兀然不知醉。

欢乐情未极,复此成分飞。

矫首秋风外,徒惊蕙草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