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二)题烟雨楼

有客抱幽独,高立万人头。

东湖千顷烟雨,占断几春秋。

自有茂林修竹,不用买花沽酒,此乐若为酬。

秋到天空阔,浩气与云浮。叹吾曹,缘五斗,尚迟留。

练江亭下,长忆闲了钓鱼舟。

矧更飘摇身世,又更奔腾岁月,辛苦复何求。

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自然中的自在生活。他独居于高处,可以俯瞰万人之头,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心胸。东湖的烟雨为他带来了千种情趣,他不需要外界的繁华,只需在自家的茂林修竹中寻找乐趣。

诗中的“占断几春秋”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慨,隐者似乎已经放弃了世俗对时间的追逐,而是选择与自然同步,享受着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接下来的“自有茂林修竹,不用买花沽酒,此乐若为酬”则更进一步描绘了他的自足和满足,他不需要外在的物质享受,只要有大自然就足够了。

秋天到来,天空变得开阔,隐者感叹自己的境遇,与云共舞,心胸广阔。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源“叹吾曹,缘五斗,尚迟留”,这表明他对自己出身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练江亭下,长忆闲了钓鱼舟”则是隐者对于往昔生活的一种怀念,他曾经在练江亭下享受过悠然自得的钓鱼时光。然而现实与梦想之间总有一定的距离,“矧更飘摇身世, 又更奔腾岁月,辛苦复何求”表达了隐者对于尘世纷扰和时间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四)戊午九月,偕同官延庆阁过碧沚

重九先三日,领客上危楼。

满城风雨都住,天亦相邀头。

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萸菊互相酬。

徙倚阑干角,一笑与云浮。望平畴,千万顷,稻粱收。

江澄海晏无事,赢得小迟留。

但恨流光抹电,假使年华七十,只有六番秋。

戏马台休问,破帽已飕飕。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五)

且尽一杯酒,莫问百年忧。

胸中多少磊块,老去已难酬。

见说旄头星落,半夜天骄陨坠,玉垒阵云收。

世运回如此,稳泛辋川舟。鸥鹭侣,猿鹤伴,为吾谋。

主人归也,正是重九月如钩。

便把三程为两,更趱两程为一,尚恐是悠悠。

旁有渔翁道,肯负白蘋洲。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四)

若说故园景,何止可消忧。

买邻谁欲来住,须把万金酬。

屋外泓澄是水,水外阴森是竹,风月尽兜收。

柳径荷漪畔,灯火系渔舟。且东皋,田二顷,稻粱谋。

竹篱茅舍,窗户不用玉为钩。

新擘黄鸡肉嫩,新斫紫螯膏美,一醉自悠悠。

巴得春来到,芦笋长沙洲。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一)焦山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