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酬秦府高推官辇

天台衡岳旧曾寻,闲忆留题白石林。

岁月已残衰飒鬓,风骚犹壮寂寥心。

缑山碧树遮藏密,丹穴红霞掩映深。

争得相逢一携手,拂衣同去听玄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曾经探寻过天台与衡山的美景,闲暇时回忆起在白石林中的题字。
岁月已使我双鬓衰败,但对诗文的热爱依旧让寂寥的心保持强健。
缑山上的绿树茂密遮蔽,丹穴中的红霞掩映深远。
如何能再次相逢,携手共行,披衣同往聆听那玄妙之音。

注释

天台衡岳:指中国著名的天台山和衡山,均为风景秀丽之地。
留题:在景点留下题字或诗文。
白石林: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以其白石著称的林地或山岭。
岁月已残:比喻年岁已老。
衰飒:衰退,这里形容年老体衰。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泛指文学才华,这里指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
寂寥心:孤独寂寞的心情。
缑山: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乘鹤升天之处。
碧树:翠绿的树木。
丹穴: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常用来形容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红霞:红色的云霞。
掩映:相互遮掩映衬。
争得:怎能,如何能够。
相逢:相遇。
携手:手拉手,比喻共同行动。
拂衣:挥动衣袖,有洒脱不羁之意。
同去:一起前往。
玄音:深奥、玄妙的声音,这里可能指仙乐或高深的道理。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天台衡岳之地的怀念与追忆,以及对于时光流逝、个人境遇的感慨。首句“天台衡岳旧曾寻”表明诗人曾经游历过这片神山大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闲忆留题白石林”则是说在闲暇时光里,回想起当年在白石林中留下的墨迹。

“岁月已残衰飒鬓”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伤。衰飒鬓指的是头发花白,而“风骚犹壮寂寥心”则透露出尽管年纪已高,但内心依然保持着昔日的豪迈与孤独。

接下来的两句“缑山碧树遮藏密,丹穴红霞掩映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天台衡岳之美的深切感受。缑山碧树交织成一片浓密,而丹穴(可能指的是道教丹炉或者洞府)红霞则给人以神秘而深邃的感觉。

末尾两句“争得相逢一携手,拂衣同去听玄音”,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友情和精神追求的渴望。在这片灵山奇境中,与知己携手同行,共同聆听那超脱世俗的玄妙之音。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诗人的怀旧之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于人生境遇与精神寄托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酬高辇推官

道自闲机长,诗从静境生。

不知春艳尽,但觉雅风清。

竹腻题幽碧,蕉乾裂脆声。

何当九霄客,重叠记无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澧阳吴使君

南客西来话使君,涔阳风雨变行春。

四邻耕钓趋仁政,千里烟花压路尘。

去兽未胜除狡吏,还珠争似复逋民。

红兰浦暖携才子,烂醉连题赋白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赠集滩二公

闻有难名境,因君住更名。

轩窗中夜色,风月绕滩声。

客好过无厌,禽幽画不成。

终期一寻去,聊且寄吟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镜湖方干处士

贺监旧山川,空来近百年。

闻君与琴鹤,终日在渔船。

岛露深秋石,湖澄半夜天。

云门几回去,题遍好林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