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病负中秋约,残秋月自新。
寒波沈皓魄,碧落辗冰轮。
风静砧声绝,烟收岳影均。
何妨此夕玩,况是不羁人。
这首宋诗《九月望夜招处士林君泛湖玩月》是宋代僧人释智圆的作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邀请和自我心境的抒发。
首句“病负中秋约”,诗人以“病”字开头,透露出自己因身体不适未能如期赏月的遗憾,流露出淡淡的感伤。然而,诗人并未沉浸于病痛之中,而是将目光转向自然,“残秋月自新”,暗示着即使时已入秋,月亮依然展现出新生的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寒波沈皓魄,碧落辗冰轮”,通过“寒波”、“皓魄”和“冰轮”等意象,描绘出月光洒在湖面,如冰轮沉入寒波,营造出清冷而宁静的秋夜氛围。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展现出月色的皎洁与深沉。
“风静砧声绝,烟收岳影均”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寂静,风停歇,远处的砧声消失,山峦的影子在烟雾中变得清晰均匀,增添了画面的静态美。
最后两句“何妨此夕玩,况是不羁人”,诗人发出邀请,表示尽管身有疾病,但仍不妨碍他们在这样的夜晚一同欣赏美景,更何况他们都是不受拘束之人,更能享受这份自由的乐趣。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描绘秋夜景色和邀请友人共享月色,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
不详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分符江郡远,贵列七人间。
文古淳风在,时清谏笔闲。
楼高喧暮角,厅冷锁秋山。
圣代期调鼎,轩车即诏还。
对坐当清夜,茆堂野水西。
破窗秋烛冷,高木老猿啼。
迹与孤云并,身将一梦齐。
幽怀言未已,明月落前溪。
五月茆堂卧,穷秋疾未除。
乔林叶尽落,旧识分皆疏。
讲室萦蛛网,书床长蠹鱼。
医王有妙药,饮了万缘虚。
羸病身未死,轻安人屡亡。
穹旻不可问,浮世转加伤。
三十共嗟短,百年同好长。
未能齐一梦,何以事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