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津

一灯低昂向船久,万兀千摇至津口。

船头正与沙堤平,拂面毵毵水杨柳。

风前鱼鼓已报更,岸上人家尚沽酒。

客来小饮饮即酿,三两依依话村叟。

归涂忽散草上萤,顾影防惊竹间狗。

时清喜无盗贼警,波平未是蛟龙薮。

江湖自我野兴长,鹧鸟于人宿缘厚。

沈吟露下那得眠,独倚篷窗数星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夜晚行舟于江河之上的宁静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舟行的动态与静谧的环境交织的美。首句“一灯低昂向船久”点明了行舟的漫长旅程,一盏昏黄的灯光在船中摇曳,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孤独。接下来,“万兀千摇至津口”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舟行过程中波涛汹涌的景象,直到抵达渡口。

“船头正与沙堤平,拂面毵毵水杨柳”两句,诗人将视线从波涛转向岸边,描绘了船头与沙堤齐平的场景,以及拂面而过的细长水杨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风前鱼鼓已报更,岸上人家尚沽酒”两句,通过风声、鱼鼓声和岸上人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表现了夜晚的热闹与生活的气息。

“客来小饮饮即酿,三两依依话村叟”描绘了旅途中偶遇村民,共同饮酒谈笑的情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和谐。最后,“归途忽散草上萤,顾影防惊竹间狗”两句,通过萤火虫和狗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时清喜无盗贼警,波平未是蛟龙薮”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治安的满意和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一句“江湖自我野兴长,鹧鸟于人宿缘厚”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过高淳湖水新涨舟行芦苇上十馀里

前舟疾如飞,后舟忽追及。

何物舟背沙沙声,葭薍丛中靡舟入。

初疑舟在浅水行,蓑蓑尺五黏天青。

谁知一篙不及底,五月已见湖波平。

我昔经过始冰涣,水枯尽是黄沙岸。

等闲重作倚篷人,浩皛芊眠一悽断。

如云帆影去复来,似雪沙鸥聚还散。

先时弱质易惊秋,此日偏令远目愁。

霜清会见根株出,莫送飞花上客舟。

形式: 古风

高淳先大父官广文处也景仁生于此四岁而孤至七岁始归今过斯地不觉怆然

茫如积世渺疑尘,苜蓿荒斋几度新。

当日白头犹哭子,而今孤稚渐成人。

同骖竹马应无伴,反哺林乌尚有亲。

归去恐伤慈母意,莫将风景话酸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富阳

晓天曈曈江漠漠,估帆四开估客乐。

樟亭饮来酒未消,已在富春城下泊。

潮来直浸城根平,城门昼开闻市声。

人居此间亦何好,水色山光餐不了。

沙头愁煞捕鱼人,捕得鱼多卖钱少。

形式: 古风

过钓台

桐君入我梦,趣我推篷起。

一鸟啼岩间,双台峙云里。

十载道旁情,惟有狂奴耳。

更酌十九泉,饱看桐江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