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子广孙寄翁翁

爹爹来密州,再岁得两子。

牙儿秀且厚,郑郑已生齿。

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

广孙读书多,写字辄两纸。

三三足精神,大安能步履。

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

何时得团聚,尽使罗拜跪。

婆婆到辇下,翁翁在省里。

大婆八十五,寝膳近何似。

爹爹与妳妳,无日不思尔。

每到时节佳,或对饮食美。

一一俱上心,归期当屈指。

昨日又开炉,连天北风起。

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父亲来到密州,第二年又添了两个儿子。
小儿子牙儿聪明且皮肤白皙,郑郑也开始长牙齿。
祖父还未见过他们,一旦相见必定满心欢喜。
孙子广孙读书很多,写字能写满两张纸。
三个孩子都充满活力,大安走路已经很稳。
祖父虽然年纪大,但智慧和技巧今非昔比。
何时我们全家能团聚,那时你们都要跪拜我。
祖母到了京城,祖父在官署任职。
祖母已经八十五岁,饮食起居怎么样呢?
父亲和母亲每日都在想念你们。
每当节日美好,我们会共享美食。
每一件事都牵动着我的心,回家的日子指日可待。
昨天又开始烧火做饭,接着北风连天刮起。
酒后宴席显得冷清,放眼望去千里之外。

注释

爹爹:父亲。
密州:地名。
牙儿:小儿子。
郑郑:另一个儿子。
翁翁:祖父。
欢喜:高兴。
广孙:孙子。
辄:就。
三三:指孩子们。
步履:走路。
翁翁:祖父。
伎俩:技能。
团聚:全家相聚。
罗拜跪:跪拜。
婆婆:祖母。
辇下:京城。
大婆:祖母。
寝膳:饮食起居。
妳妳:母亲。
尔:你们。
时节佳:节日美好。
饮食美:美食。
一一:每一件事。
屈指:计算。
开炉:开始做饭。
北风起:刮北风。
饮阑:酒后。
萧条:冷清。
数千里:千里之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场景,充满了对亲人深厚的情感。开篇便以爹爹到密州后又添两子为喜事,牙儿的生长情况也被细腻地描述出来,这些都透露出作者对于新生命的喜悦和期待。

诗中“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重逢时的欣慰之情,而“广孙读书多,写字辄两纸”则展示了年幼子孙的成长与学习景象,这些都体现了家庭的和谐与希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大安能步履”透露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情况,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他们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随后的“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则流露出一丝对远方亲人变化的感慨,这种变化可能是因时光流逝或生活变迁所致。

诗中最后几句,“何时得团聚,尽使罗拜跪。婆婆到辇下,翁翁在省里。大婆八十五,寝膳近何似。”表达了对家庭团聚的渴望以及对于老年亲人健康状况的关切。

结尾部分,“爹爹与妳妳,无日不思尔。每到时节佳,或对饮食美。一一俱上心,归期当屈指。”则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每逢佳节或美食都想起他们,希望早日相聚。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也反映出古代中国社会中重视家庭与教育的传统价值观。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千秋岁

春风湖外。红杏花初退。孤馆静,愁肠碎。

泪馀痕在枕,别久香销带。新睡起。

小园戏蝶飞成对。惆怅人谁会。随处聊倾盖。

情暂遣,心何在。锦书消息断,玉漏花阴改。

迟日暮,仙山杳杳空云海。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水龙吟(其三)

岁穷风雪飘零,望迷万里云垂冻。

红绡碎剪,凝酥繁缀,烟深霜重。

疏影沈波,暗香和月,横斜浮动。

怅别来,欲把芳菲寄远,还羌管、吹三弄。

寂寞玉人睡起,污残妆、不胜姣凤。

盈盈山馆,纷纷客路,相思谁共。

才与风流,赋称清艳,多情唯宋。

算襄王,枉被梨花瘦损,又成春梦。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南浦.旅怀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形式: 词牌: 南浦

惜馀春慢/选冠子

弄月馀花,团风轻絮,露湿池塘春草。

莺莺恋友,燕燕将雏,惆怅睡残清晓。

还似初相见时,携手旗亭,酒香梅小。

向登临长是,伤春滋味,泪弹多少。

因甚却、轻许风流,终非长久,又说分飞烦恼。

罗衣瘦损,绣被香消,那更乱红如扫。

门外无穷路岐,天若有情,和天须老。

念高唐归梦,凄凉何处,水流云绕。

形式: 词牌: 选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