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后夜醒

黄昏饮散归来卧,夜半人扶强起行。

枕上酒容和睡醒,楼前海月伴潮生。

将归梁燕还重宿,欲灭窗灯却复明。

直至晓来犹妄想,耳中如有管弦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傍晚酒宴结束后独自回家,半夜时分被人扶着勉强起身行走。
躺在床上酒醉的面容与睡意相融,楼前的海上明月伴随着潮水升起。
即将归巢的燕子又回来重新栖息,想要熄灭的窗灯却又重新亮起。
直到清晨仍然沉浸在幻想中,仿佛耳边还能听到管弦乐声。

注释

黄昏:日落时分,指傍晚。
饮散:酒宴结束。
卧:躺下,睡觉。
人扶:需要别人的搀扶。
强起行:勉强起身行走。
和睡醒:与睡意混合在一起。
海月:海上的月亮。
伴潮生:伴随着潮水的涨起。
梁燕:梁上的燕子,代指家燕。
重宿:再次栖息。
欲灭窗灯:想要熄灭窗户的灯光。
却复明:但灯光又重新亮起来。
妄想:不切实际的想象,这里指沉浸在梦境或回忆中。
管弦声:指音乐的声音,通常由管乐器和弦乐器演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饮酒后归家的场景,通过对夜晚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功力。

“黄昏饮散归来卧”,设定了整首诗的情境,黄昏时分与朋友聚饮,至暮色中才慢慢回到家中。这里的“卧”字暗示了一种放松安逸的状态。

“夜半人扶强起行”,则透露了酒宴结束后,诗人因为酒力未褪,被人扶持着勉强起身继续前行。这两句勾勒出了一个悠闲、享乐又略带醉意的人物形象。

接下来的“枕上酒容和睡醒”,诗人在枕边的酒香与梦境中缓缓清醒,感官上的细腻体验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敏锐。紧接着,“楼前海月伴潮生”则将室内外景相结合,海月的光辉映照着潮汐的起伏,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热爱。

“将归梁燕还重宿”,这里的“梁燕”指的是家中,诗人即将返回自己的温暖巢穴。"欲灭窗灯却复明"则表现了诗人在夜晚的犹豫不决,有时候想熄灭灯火安歇,却又不忍心让那微弱的光芒消失。

最后,“直至晓来犹妄想,耳中如有管弦声”,诗人的梦境延续到黎明前,耳边仿佛还残留着琴瑟之音。这里既可理解为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也可能是酒后的一种幻觉。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活动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功力,同时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宴饮后的闲适与自在。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饮散夜归赠诸客

鞍马夜纷纷,香街起暗尘。

回鞭招饮妓,分火送归人。

风月应堪惜,杯觞莫厌频。

明朝三月尽,忍不送残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京使回累得南省诸公书因以长句诗寄谢萧五刘二元八吴十一韦大陆郎中崔二十二牛二李七庾三十二李六李十杨三樊大杨十二员外

雪压泥埋未死身,每劳存问愧交亲。

浮萍飘泊三千里,列宿参差十五人。

禁月落时君待漏,畬烟深处我行春。

瘴乡得老犹为幸,岂敢伤嗟白发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侍中晋公欲到东洛先蒙书问期宿龙门思往感今辄献长句

昔蒙兴化池头送,今许龙门潭上期。

聚散但惭长见念,荣枯安敢道相思。

功成名遂来虽久,云卧山游去未迟。

闻说风情筋力在,只如初破蔡州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卧听法曲霓裳

金磬玉笙调已久,牙床角枕睡常迟。

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时。

乐可理心应不谬,酒能陶性信无疑。

起尝残酌听馀曲,斜背银缸半下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