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

我来自楚君自吴,相遇汎波衔舳舻。

时时举酒共笑乐,莫问罂盎有与无。

醉忆曩同吾永叔,倒冠落佩来西都。

是时豪快不顾俗,留守赠榼少尹俱。

高吟持去拥鼻学,雅阕付唱纤腰姝。

山东腐儒漫侧目,洛下才子争归趋。

自兹离散二十载,不复更有一日娱。

如今旧友已无几,岁晚得子欣为徒。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我从楚地而来,你自吴地而至,我们在水上相逢,船只相连。
我们时常举杯共饮欢笑,不必在意是否有酒器盛装。
醉中回忆起昔日与永叔的共饮,他摘下帽子,解下佩饰,来到西都。
那时我们豪情万丈,不顾世俗的眼光,留守大人赠送了酒榼,少尹也一同在场。
我们高声吟诵,学着鼻音,让美女轻歌曼舞。
山东的庸儒们只能羡慕地看着,洛阳的才子们都争相追随。
自从那次分别后二十年,再也没有这样的欢乐时光。
如今老朋友已所剩无几,晚年能有你成为弟子,我深感欣慰。

注释

楚: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域名。
吴: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域名。
汎波:泛舟于水面。
罂盎:古代的盛酒器。
曩:从前,往昔。
永叔:可能是诗人的朋友,名字未详。
西都:指当时的首都,如长安或洛阳。
留守:古代官职,负责守护京城。
少尹:官职名,次于太守。
拥鼻学:形容模仿某种声音或行为。
纤腰姝:形容女子身材苗条。
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
洛下:洛阳一带。
离散:分散,分离。
欣为徒:感到高兴成为弟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王正仲在泛舟游湖时的欢乐场景。首句“我来自楚君自吴”,以两人不同的籍贯相映衬,增添了相聚的趣味。接着写他们饮酒笑乐,不拘小节,回忆起昔日与永叔的豪放时光,以及留守和少尹的赠酒助兴,气氛热烈。

诗人高声吟唱,引来了才子们的关注,连山东的儒生也侧目而视,显示出他们的才华受到认可。然而,这样的快乐时光已成过往,二十年后重聚,旧友寥寥,唯有岁晚得子成为新的欢愉。整首诗通过叙事和细节描绘,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时光的流转,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

孟夏景苦长,与子舟中饮。

酒行三四巡,病呕聊就寝。

仲氏又发霍,洞下忽焉甚。

汤剂不能胜,闷绝口已噤。

我呕虽未平,惊走岂遑枕。

叫号使呼医,子怪亦莫谂。

遽白何至斯,葛巾推小品。

且尤食物间,膻腥失调饪。

所饷惟猪鸡,况此乏箘蕈。

以子独无恙,未必因滑沈。

稍觉阳脉回,慄肤犹瘆瘆。

傥其遂不起,孰肯谓素禀。

吾乡千里遥,幸免成贝锦。

形式: 古风 押[寝]韵

失鹧鸪

爱玩日已久,开笼为驯故。

点臆雪花圆,连袪浪纹素。钩辀格磔鸣,?㲞翻翁去。

谁知烟渚深,绿水脩篁处。

形式: 古风

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

昼夜风不止,寒树嚎未休。

人言雨杀风,雨急风未柔。

独扶慈母丧,泪与河水流。

河水有冬竭,泪泉长在眸。

予生五十二,再解官居忧。

昨者母疾亟,骨肉相聚愁。

橐中无一钱,缓急何可求。

母当临终时,嘱我贫莫羞。

随宜具棺敛,厚贷压人头。

死事定无益,生偿且无由。

泣涕听母言,心肠如剜钩。

小子虽不令,长养恩曷酬。

旦夕期速平,后事勿预谋。

愿母强药食,更延百千秋。

固云莫望我,我魂已飞游。

语毕忽奄逝,抚膺呼裂喉。

未能一物备,迷乱将安投。

艰窘见风义,乃有令朋俦。

致赙或钱帛,最力李与刘。

禁省及石渠,奠助日不周。

裴杨乞铭盖,文篆古复遒。

潭饶两大舰,朝索暮泛浮。

哀怜荷君子,才德惭未脩。

三日违大梁,两宿此迟留。

聊书同些挽,试托楚人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对残雪怀欧阳永叔

穷腊一尺雪,跨春气逾严。

童仆苦病瘃,庭户无与杴。

日消夜复冻,霰积泥相腌。

懒出独怀远,何由寄江帆。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