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六桥箫鼓日喧天,谁料年来渐索然。
兴废荣枯都不识,一家活计一渔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带有淡淡哀愁的西湖春日游景图。开篇“六桥箫鼓日喧天”一句,通过对六桥上活跃的箫鼓声响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春日景象,但随后“谁料年来渐索然”一转,诗人表达了一种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兴废荣枯都不识”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是繁华还是衰败,都已超越了时间的记忆,变得模糊不清。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和豁达。
最后“一家活计一渔船”则是诗人的现实关注点转移到日常生计上来,一家人为了生活依靠一条小船,显示了简单而艰辛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映照出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艰难处境,也反射出了诗人对底层民众命运的关怀和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于世事无常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石梁石柱石为碑,山拔泉飞石可移。
两玉堂仙一髡叟,自应名字万年垂。
来舆去马禁城空,丰乐楼消一炬红。
说与吴侬莫惆怅,龙墀犹化梵王宫。
一犁酥润万牛耕,饭碗人间系死生。
公子楼头赏春雨,杏花树上听新莺。
嗜欲损为益,荣华降是升。
圆图观起处,生意伏阴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