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寐二首(其二)

穷崖多杂树,上与青冥连。

穿云下飞瀑,谁能识其源?

但闻清猿啸,时见皓鹤翻。

中有避世士,冥寂栖其巅。

翳予亦同调,路绝难攀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林景象,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隐士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首句“穷崖多杂树,上与青冥连”描绘了悬崖峭壁之上,繁茂的树木与天空相连的壮观景象,暗示了自然界的雄伟与神秘。接着,“穿云下飞瀑,谁能识其源?”通过描述瀑布从云中穿出,跌落而下的动态美,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壮丽,并以“谁能识其源?”的疑问,引人遐想,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但闻清猿啸,时见皓鹤翻”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猿猴的清啸与白鹤的翻飞,既增添了山林的生命力,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然。

“中有避世士,冥寂栖其巅。”揭示了诗歌的核心主题——隐士生活。在这远离尘嚣的山顶,有一名避世的隐士,他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静静地栖息在山巅,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翳予亦同调,路绝难攀缘。”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认同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自己难以实现这种生活方式的无奈与遗憾。通过“翳予”(我)的自问自答,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思考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深沉的情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更通过隐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和哲学内涵。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诸生夜坐

谪居澹虚寂,眇然怀同游。

日入山气夕,孤亭俯平畴。

草际见数骑,取径如相求。

渐近识颜面,隔树停鸣驺。

投辔雁鹜进,携盖各有羞。

分席夜堂坐,绛蜡清樽浮。

鸣琴复散帙,壶矢交觥筹。

夜弄溪上月,晓陟林间丘。

村翁或招饮,洞客偕探幽。

讲习有真乐,谈笑无俗流。

缅怀风沂兴,千载相为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艾草次胡少参韵

艾草莫艾兰,兰有芬芳姿。

况生幽谷底,不碍君稻畦。

艾之亦何益,徒令香气衰。

荆棘生满道,出刺伤人肌。

持刀忌触手,睨视不敢挥。

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

形式: 古风

凤雏次韵答胡少参

凤雏生高岩,风雨摧其翼。

养痾深林中,百鸟惊辟易。

虞人视为妖,举网争弹弋。

此本王者瑞,惜哉谁能识。

吾方哀其穷,胡忍复相亟?

鸱枭据丛林,驱鸟恣搏食。

嗟尔独何心,枭凤如白黑。

形式: 古风

鹦鹉和胡韵

鹦鹉生陇西,群飞恣鸣游。

何意虞罗及,充贡来中州。

金绦縻华屋,云泉谢林丘。

能言实阶祸,吞声亦何求。

主人有隐寇,窃发闻其谋。

感君惠养德,一语思所酬。

惧君不见察,杀身反为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