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次胡少参韵

艾草莫艾兰,兰有芬芳姿。

况生幽谷底,不碍君稻畦。

艾之亦何益,徒令香气衰。

荆棘生满道,出刺伤人肌。

持刀忌触手,睨视不敢挥。

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艾草与兰花的对比,以及对荆棘的警戒,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植物的象征,表达了对美德与邪恶、善良与伤害之间选择的思考。

首句“艾草莫艾兰”,以“莫艾”表达对兰花的保护,寓意着对美德的珍视和维护。兰花的“芬芳姿”象征着高尚的品质,而生长在幽谷底,不阻碍他人稻田的发展,体现了美德的自然与和谐,不求回报,不争名利。

接着,“艾之亦何益,徒令香气衰”,诗人指出艾草虽能驱虫,但对兰花的芬芳却无益,反而可能使香气衰减。这暗喻了在维护正义的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破坏或伤害,保持环境的和谐与美好。

“荆棘生满道,出刺伤人肌”,荆棘作为恶的象征,不仅生长在道路旁,还带有尖锐的刺,容易伤害行人。这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看似无害但实际上充满危险的事物,避免被其伤害。

“持刀忌触手,睨视不敢挥”,面对荆棘,即使手持利刃,也需小心翼翼,不敢轻易挥动,以免伤害到自己。这反映了在处理问题时,应谨慎行事,避免因冲动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或伤害。

最后,“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诗人强调了在维护正义的同时,也需要正确对待邪恶,不能被其蒙蔽或欺骗。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也是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呼吁,倡导在面对是非时,要有辨别力,勇敢地选择正义的一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植物的比喻,巧妙地传达了对美德的推崇、对邪恶的警惕以及在维护正义过程中应秉持的态度,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凤雏次韵答胡少参

凤雏生高岩,风雨摧其翼。

养痾深林中,百鸟惊辟易。

虞人视为妖,举网争弹弋。

此本王者瑞,惜哉谁能识。

吾方哀其穷,胡忍复相亟?

鸱枭据丛林,驱鸟恣搏食。

嗟尔独何心,枭凤如白黑。

形式: 古风

鹦鹉和胡韵

鹦鹉生陇西,群飞恣鸣游。

何意虞罗及,充贡来中州。

金绦縻华屋,云泉谢林丘。

能言实阶祸,吞声亦何求。

主人有隐寇,窃发闻其谋。

感君惠养德,一语思所酬。

惧君不见察,杀身反为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诸生

人生多离别,佳会难再遇。

如何百里来,三宿便辞去?

有琴不肯弹,有酒不肯禦。

远陟见深情,宁予有弗顾?

洞云还自栖,溪月谁同步?

不念南寺时,寒江雪将暮?

不记西园日,桃花夹川路?

相去倏几月,秋风落高树。

富贵犹尘沙,浮名亦飞絮。

嗟我二三子,吾道有真趣。

胡不携书来,茆堂好同住。

形式: 古风

游来仙洞早发道中

霜风清木叶,秋意生萧疏。

冲星策晓骑,幽事将有徂。

股虫乱飞掷,道狭草露濡。

倾暑物晨发,征夫已先途。

浙米石间溜,炊火岩中庐。

烟峰上初日,林鸟相嘤呼。

意欣物情适,战胜癯色腴。

行乐信宇宙,富贵非吾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