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和胡韵

鹦鹉生陇西,群飞恣鸣游。

何意虞罗及,充贡来中州。

金绦縻华屋,云泉谢林丘。

能言实阶祸,吞声亦何求。

主人有隐寇,窃发闻其谋。

感君惠养德,一语思所酬。

惧君不见察,杀身反为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的《鹦鹉和胡韵》。诗中以鹦鹉的遭遇为喻,表达了对人性复杂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首句“鹦鹉生陇西,群飞恣鸣游”,描绘了鹦鹉在陇西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它们群飞群鸣,享受着自然的乐趣。接着,“何意虞罗及,充贡来中州”转折突兀,指出鹦鹉因意外被捕捉,被迫离开熟悉的环境,远赴中原作为贡品。这种命运的转变,象征着个体在社会大潮中的无奈与被动。

“金绦縻华屋,云泉谢林丘”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鹦鹉从自然界的自由到人工环境的束缚。华丽的金带束缚了它,昔日的山泉与林间小路成为了遥远的记忆。这里暗含了对人类文明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以及个体在这一过程中失去自由的感慨。

“能言实阶祸,吞声亦何求”揭示了鹦鹉因为能言善辩而招致祸端,即使保持沉默也无法避免不幸的命运。这不仅是对鹦鹉命运的同情,也是对人类社会中言语与权力关系的反思。

“主人有隐寇,窃发闻其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鹦鹉在新环境中察觉到了主人的秘密,预感到危险。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也暗示了人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最后,“感君惠养德,一语思所酬。惧君不见察,杀身反为尤。”鹦鹉表达了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时担心自己的坦诚可能带来不利后果。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个体在面对权力与信任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在特定情境下如何权衡利弊的艰难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鹦鹉的遭遇,巧妙地探讨了自由与束缚、人性与社会、言语与权力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诸生

人生多离别,佳会难再遇。

如何百里来,三宿便辞去?

有琴不肯弹,有酒不肯禦。

远陟见深情,宁予有弗顾?

洞云还自栖,溪月谁同步?

不念南寺时,寒江雪将暮?

不记西园日,桃花夹川路?

相去倏几月,秋风落高树。

富贵犹尘沙,浮名亦飞絮。

嗟我二三子,吾道有真趣。

胡不携书来,茆堂好同住。

形式: 古风

游来仙洞早发道中

霜风清木叶,秋意生萧疏。

冲星策晓骑,幽事将有徂。

股虫乱飞掷,道狭草露濡。

倾暑物晨发,征夫已先途。

浙米石间溜,炊火岩中庐。

烟峰上初日,林鸟相嘤呼。

意欣物情适,战胜癯色腴。

行乐信宇宙,富贵非吾图。

形式: 古风

别友

幽寻意方结,奈此世累牵。

凌晨驱马别,持杯且为传。

相求苦非远,山路多风烟。

所贵明哲士,秉道非苟全。

去矣崇令德,吾亦行归田。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赠黄太守澍

岁宴乡思切,客久亲旧疏。

卧痾闭空院,忽来故人车。

入门辩眉宇,喜定还惊吁。

远行亦安适,符竹膺新除。

荒郡号难理,况兹徵索馀。

君才素通敏,窘剧宜有纡。

蛮乡虽瘴毒,逐客犹安居。

经济非复事,时还理残书。

山泉足游憩,鹿麋能友予。

澹然穹壤内,容膝皆吾庐。

惟营垂白念,旦夕怀归图。

君行勉三事,吾计终五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