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楼春(其一)和菽问秋感,用冯梦华同年原韵

招西楼秋魂。正沧波雁瘦,故苑鸦昏。

早是愁填碧夜,梦销青春。归伴我,牛衣人。洗布裙。

河边天孙。但补屋萝疏,渡江桃远,锦瑟易生尘。

吴王国,空斜曛。让渔樵野局,沙际开尊。

十里江村暑退,豆花遮门。看万鸭,如归军。带绿萍。

来栖篱根。拚买醉山塘,斜阳一痕。红上巾。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秋日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招西楼秋魂"起句,唤起对往昔的怀念,"沧波雁瘦,故苑鸦昏"则通过大雁南飞和乌鸦归巢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深秋的寂寥与落寞。词人感叹青春消逝,愁绪满怀,连梦境也难以慰藉。

"归伴我,牛衣人"表达了词人孤独无依,与贫寒的伴侣相依为命的生活状态。"洗布裙"的细节,更显生活的朴素与艰辛。"河边天孙"暗指织女,暗示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现实却是"补屋萝疏,渡江桃远",生活简陋且远方的希望遥不可及。

接下来,词人将视线转向自然,"锦瑟易生尘"寓言时光流逝,人事沧桑。"吴王国,空斜曛"描绘了夕阳下的荒凉景色,暗示国运衰微。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选择与渔夫、樵夫共饮,寻求片刻的宁静,"让渔樵野局,沙际开尊"。

"十里江村暑退,豆花遮门"描绘出夏日过去,秋意渐浓的乡村景象,"万鸭如归军"以鸭群归来象征着生活的回归与安宁。最后,词人决定在山塘边买醉,享受夕阳余晖,"红上巾"则以色彩鲜明的画面收束,表达出词人对生活的无奈与自我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借景抒怀,展现了词人对生活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平凡生活的执着与追求。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寿楼春(其二)叠前韵寄二窗金陵

霜花腴还魂。忆灵岩唤酒,水瘦烟昏。

更忆蛮江听雪,市桥沽春。都老了,翩翩人。旧屐裙。

张循王孙。怅埋玉山川,销金岁月,环燕一般尘。

秦淮曲,丁帘曛。共招凉藕国,翠雨飘尊。

甘向红楼乞食,胜他朱门。黄月晕,围如军。照二萍。

吴头吴根。空墨泪模糊,诗痕醉痕。凄满巾。

形式:

八声甘州

向虚堂唤酒展生绡,风云画图开。

想龙颜帝子,虬髯妹婿,几辈雄才。

瀛洲缩成方丈,佳气郁葱哉。

师友君臣感,旷古同怀。

世事都如画耳,怅三巴故国,百粤高台。

剩佣春织畚,踪迹似梁莱。

幻空中指弹楼阁,怕神仙将相总尘埃。

还输与万桃花树,偕老天台。

形式:

寿楼春

听松阴萧萧。把山塘软水,弹作风涛。

何处斜阳一角,瘦吟镂高。弦带润,曾轻挑。

旧雨痕,疏帘樱桃。

诉秋士年华,春人福命,指上有离骚。

天女去,空花飘。□音声海里,万感如潮。

莫问啼鹃锦瑟,彩鸾文箫。谁念我,魂都销。

忆虎山,他生红桥。正落爪铿然,僧房寂寥。闻剪刀。

形式:

兰陵王.题徐梅隐湖桥春影图,用周美成韵

玉箫直。慵立湖阴暝碧。

春衫冷风外自吹,随带江南断魂色。诗愁满水国。

来对闲鸥作客。

看波底,垂柳落花,惨绿斜阳一千尺。苔边俊游迹。

渐蝶粉飘衣,鹃泪凝席。窥篷黄月如初食。

寻旧曲桃叶,更听吴语,红阑回首隔几驿。

梦飞到桥北。幽恻。坠欢积。怕载酒人归,还比秋寂。

垂虹读画情何极。且并舫兜扇,隔帘邀笛。

鱼天空翠,向镜里,似欲滴。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