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挽词五首(其二)

听政涉中昃,观书达夜分。

周王忘自逸,汉祖不知勤。

棣萼因心友,云章落笔文。

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政务直到中午时分,读书直至深夜。
周王忘记了自我享乐,汉祖不觉疲倦勤劳。
棣花般的友情源于内心,文章如云彩般华丽。
未来某日,我将整理石室典籍,光照万世延续皇族荣光。

注释

听政:处理政务。
涉:达到。
中昃:中午时分。
观书:阅读书籍。
达夜分:直至深夜。
周王:指周朝的君主。
自逸:自我享乐。
汉祖:指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不知勤:不觉得疲倦勤劳。
棣萼:比喻深厚的兄弟情谊。
心友:内心的朋友。
云章:华美的文章。
落笔文:下笔成文。
它年:未来某年。
紬石室:整理石室典籍。
光大:发扬光大。
皇坟:皇族的陵墓,这里代指皇家文化。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神宗皇帝挽词五首》中的第二首。司马光以其深厚的学问和严谨的史学态度著称,其诗词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思想。

"听政涉中昃,观书达夜分。" 这两句表明了皇帝勤于政事,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国家大事,即使到了半夜也不休息。这反映出皇帝对国事的重视和辛勤工作的精神状态。

"周王忘自逸,汉祖不知勤。" 这两句通过历史上的两个伟大的君主——周文王和汉高祖刘邦来说明理想的君主应当具备的品质,即能够超脱个人享乐,对国家大事保持高度的警觉和勤勉。

"棣萼因心友,云章落笔文。" 棣萼是一种香气扑鼻的小草,常用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这里借指诗人与皇帝之间的情感深挚,如同良友。而“云章”则是书信、奏章等文书的统称,“落笔”意味着文字流利而出,富有文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

"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紬”是一种用来系捆东西的皮带,这里形容诗人隐居于“石室”,即岩洞或石屋之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超然与放弃。而“光大继皇坟”则是希望皇帝的光辉事业能够延续下去,如同先祖留下的陵墓一样壮丽。

总体来看,这首挽词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神宗皇帝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理想君主品格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个人的隐逸情怀与对世事的超脱态度。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秋日寄山中友人

昨夜听秋风,霜崖几树红。

心随新雁去,宛至碧溪东。

圣主搜渔钓,林岩今已空。

胡为执高节,憔悴久山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秋日登观信亭

西风连夜雨,草树已萧条。

宿霭稍零落,寒山更寂寥。

林红犹带日,岸白欲生潮。

新雁来何处,离离天际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秋夜

城上调秋角,烟间发暝钟。

风枝摇宿鸟,霜草覆寒蛬。

久负观书乐,端愁束带恭。

暂因群吏散,还得遂幽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秋夜

浮云一消散,星斗粲长天。

浩露洒翠柏,清香生白莲。

体凉犹衣葛,耳静已无蝉。

坐久群动息,秋空唯寂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