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行庆关

洛郑东西接,河山表里雄。

岭回千树出,天转两崖通。

虎圈周原绿,敖仓汉粟红。

今无杨仆耻,四海是关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洛阳和郑州东西相连,河山壮丽,显示出内外的雄伟气象。
山岭回环,千树苍翠,天空旋转,两边的崖壁相通。
周原上老虎出没的区域如今一片翠绿,敖仓储存的粮食如火般赤红。
现在没有了杨仆那样的耻辱,四海之内皆可视为关中的范围。

注释

洛郑:指洛阳和郑州。
接:连接。
河山:河流和山脉。
表里:内外。
雄:雄伟。
岭回:山岭回环。
千树:成千上万棵树。
出:显现。
天转:天空旋转。
两崖通:两边的崖壁相通。
虎圈:古代养虎之地。
周原:古地名,位于陕西中部。
绿:绿色。
敖仓:秦代粮仓。
汉粟:汉代的粮食。
红:红色,形容粮食堆积如火。
今无:现在没有。
杨仆:西汉将领,因失地而受责。
耻:耻辱。
四海:天下各地。
关中:古地区名,包括今陕西中部地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河之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篇“洛郑东西接,河山表里雄”两句,勾勒出一副宏伟的山水画卷,将读者带入一个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中。这里的“洛”指的是洛阳,“郑”则是郑州,两地相连,形成了东西向的辉煌景象。

接着,“岭回千树出,天转两崖通”进一步渲染了山峦回绕、林木葱茏的生动画面。诗人以“岭”的蜿蜒曲折和“千树”的繁茂,以及天空在两侧崖壁间的流转,营造出一种自然与宇宙和谐共生的境界。

“虎圈周原绿,敖仓汉粟红”则是对历史文化的点睛之笔。这里,“虎圈”指的是古代军事设施,而“周原”则是周文王、武王兴起的地方;“敖仓”则是周朝的粮仓,储存着象征丰收的汉水谷物。这两句诗既描写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融入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最后,“今无杨仆耻,四海是关中”则表达了一种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赞颂。这里的“杨仆”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英雄,而“四海是关中”则是在强调当下与古时相比,整个国家都如同雄伟壮观的关中地区一般,这里既有对过去英雄的缅怀,也有对现实国力的自豪。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山河美景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对自然美、历史伟业的赞美。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普明禅院二首(其二)

轩冕唐年客,溪林洛社坊。

虽开居士室,未坏鲁恭堂。

佛树高弥绿,天花落更香。

惟馀名不灭,来伴法灯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过普明禅院二首(其一)

自昔仁为里,于今福作田。

清风残竹地,宝色故池天。

绘象成真侣,家声入梵缘。

一披龙藏集,无复叹亡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过璨师房

病客尘缨外,幽斋法境中。

庭喧施鸟食,坐拂去花风。

茗溜沈瓯绿,檀烟入篆红。

忘言一相对,何处妄求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阴晦残春可惜二首(其二)

柳长花歇夏云初,幽圃寻芳但绿芜。

不分伯劳随阿母,生憎蛱蝶效当涂。

昏沈岭雾吞斜日,寂寞溪烟压翠蒲。

欲拂琴徽销客恨,哑哑城曲已啼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